封神演义

许仲琳

历史军事

序<br /> 清康熙四雪草堂刊本<br /> 孟子曰:<br /> “太公辟纣,<br /> 居东海之滨伯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九十一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九十一回 蟠龙岭烧邬文化
  诗曰:
  力大排山气吐虹,
  手拖扒木快如风。
  行舟陆地谁堪及,破敌营门孰敢同。
  擒虎英名成往事,食牛全气化崆峒。
  总来天意归周主,空作蟠龙岭下红。
  话说子牙在将台上作法,只见风云四起,
  黑雾弥漫上有天罗,下有地网,昏天惨地,罩住了周营。
  霹雳交加,电光驰骤,火光灼灼,冷气森森,
  雷响不止喊声大振。
  各营内鼓角齐鸣,若天崩地塌之状。
  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风雾蒙蒙电火烧,
  雷声响亮镇邪妖。
  桃精柳鬼难逃躲,早把封神名姓标。
  话说高明、高觉闯进周营,杀进中军,只见鼓声大振,三军呐喊。
  一声炮响,东有李靖,西有杨任,南有哪吒,
  北有雷震子左有杨戬,右有韦护,一齐冲将出来,把高明等围住。
  台上有子牙作法,台下四个门人,齐把桃桩震动。
  上有天罗,下有地网,上下交合,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将下来,高明、高觉难逃此难只打得脑浆迸流——一灵已往封神台去了。
  且说袁洪同常昊、吴龙在后面催军杀进周营,
  被哪吒等接住大战。
  此时夤夜交兵,两军混战。
  韦护祭起降魔杵来打吴龙,吴龙早化青光去了。
  哪吒也祭起九龙神火罩来罩常昊,常昊化一道青气不见了。
  袁洪乃是白猿得道,变化多端,把元神从头上现出。
  杨任正欲取五火扇扇袁洪,不意袁洪顶上白光中元神手举一棍打来,杨任及至躲时已是不及,早被袁洪一棍打中顶门,可怜!自穿云关归周才至孟津,未受封爵而死。
  后人有诗叹之,
  诗曰:
  自离成汤归紫阳,
  穿云关下破瘟■。
  孟津尽节身先丧,俱是南柯梦一场。
  话说杨任被袁洪打死,两军混战至天明,
  子牙鸣金两下收兵。
  子牙升帐点视军将,已知杨任阵亡,着实嗟叹不已。
  杨戬上帐言曰:
  “今夜大战,虽然斩了高明、高觉,
  反折杨任一员大将。
  据弟子见袁洪等俱是精灵所化,急切不能成功。
  大兵阻于此地,何日结局。
  弟子今往终南山,借了照妖鉴来,照定他的原身,方可擒此妖魅也不然终无了期。”
  子牙许之。
  杨戬离了周营,借土遁往终南山而来。
  不多时,早至玉柱洞前,按落遁光,至洞门听候云中子。
  少时,只见金霞童子出来,
  杨戬上前稽首曰:
  “师兄,
  借烦通报有杨戬要见师伯。
  ”童子忙还礼曰:
  “师兄少待,容吾通报。”
  童子进洞对云中子曰:
  “有杨戬在外候见。”
  云中子命童子:
  “着他进来。”
  童子出洞云:
  “师父请见。”
  杨戬见云中子,行礼毕,
  禀曰:
  “弟子今到此,
  欲求师伯照妖鉴一用。
  目今兵至孟津,有几个妖魅阻住周师,不能前进,虽大战数场法宝难治。
  因此上奉姜元帅将令,特地至此拜求师伯。”
  云中子曰:
  “此乃梅山七怪也。
  只你可以擒获。”
  忙取宝鉴付与杨戬。
  杨戬辞了终南,借土遁径往周营内来见子牙,
  备言:
  “此是梅山七怪明日俟弟子擒他。”
  话说袁洪在营中与常昊、吴龙众将议退诸侯之策,殷破败曰:
  “明日元戎不大杀一场以树威
  使天下诸侯知道利害则彼皆不能善解。
  与他迁延日月,恐师老军疲,其中有变,那时反为不美。”
  袁洪从其言。
  次日,整顿军马,炮声大振,来至军前。
  子牙亦带领众诸侯出营。
  两下列成阵势。
  袁洪一马当先,
  子牙谓袁洪曰:
  “足下不知天命久已归周,
  而何阻逆王师令生民涂炭耶。
  速早归降,不失封侯之位。
  如若不识时务,悔无及矣。”
  袁洪大笑曰:
  “料尔不过是磻溪一钓叟耳,
  有何本领
  敢出此大言!”回顾常昊曰:
  “与吾将姜尚擒了!”常昊纵马挺枪,
  飞来直取子牙。
  傍有杨戬催马舞刀,抵住厮杀。
  二马往来,刀枪并举,只杀得凛凛寒风,腾腾杀气。
  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杀气腾腾锁孟津,
  梅山妖魅乱红尘。
  须臾难遁终南鉴,取次摧残作鬼磷。
  话说两人大战,未及十五合,常昊拨马便走。
  杨戬随后赶来,取出照妖鉴来照,原来是条大白蛇。
  杨戬已知此怪,看他怎样腾挪。
  只见常昊在马上忽现原身,有一阵怪风卷起,
  播土扬尘愁云霭霭,冷气森森,现出一条大蛇。
  怎见得,
  有诗为证:
  黑雾漫漫天地遮,
  身如雪练弄妖邪。
  神光闪灼凶顽性,久与梅山是旧家。
  话说杨戬看见白蛇隐在黑雾里面来伤杨戬,
  杨戬摇身一变化作一条蜈蚣,身生两翅飞来,
  钳如利刃。
  怎见他的模样,
  有诗为证:
  二翅翩翻似片云,
  黑身黄足气如焚。
  双钳竖起挥双剑,先斩顽蛇建首勋。
  杨戬变做一条大蜈蚣飞在白蛇头上,一剪两断。
  那蛇在地下挺折扭滚。
  杨戬复了本相,将此蛇斩做数断,发一个五雷诀,只见雷声一响此怪震作飞灰。
  袁洪知白蛇已死,大怒,纵马使一棍,
  大呼曰:
  “好杨戬!敢伤吾大将!”旁有哪吒登风火轮,现三头八臂使火尖枪,抵住了袁洪。
  轮马相交,未及数合,哪吒祭起九龙神火罩,
  将袁洪连人带马罩住。
  哪吒用手一拍,现出九条火龙,将袁洪盘旋周绕焚烧。
  不知袁洪有七十二变玄功,焉能烧的着他,袁洪早借火光去了。
  吴龙见哪吒施勇,使两口双刀来战哪吒。
  哪吒翻身复来,接战吴龙。
  杨戬在傍忙取照妖鉴照看,原来是一条蜈蚣。
  杨戬纵马舞刀,双战吴龙。
  吴龙料战不过,拨马便走,哪吒登风火轮就赶。
  杨戬曰:
  “道兄休赶,让吾来也。”
  哪吒听说,便立住了风火轮,让杨戬催马追赶。
  吴龙见杨戬赶来,即现原形,就马脚下卷起一阵黑雾罩住自己。
  怎见得,
  有诗为证:
  黑雾阴风布满天,
  梅山精怪法无边。
  谁知治克难相恕,千岁蜈蚣化罔然。
  吴龙见杨戬追赶,即现原形影在黑雾之中,
  来伤杨戬。
  杨戬见此怪飞来,随即摇身一变,化作一只五色雄(又鸟)。
  怎见得,
  诗曰:
  绿耳金睛五色毛,翅如钢剑嘴如刀。
  蜈蚣今遇无穷妙,即丧原身怎脱逃。
  杨戬化做一只金(又鸟)飞入黑雾之中,
  将蜈蚣一嘴啄作数断,又除一怪。
  子牙与众将掌鼓进营。
  不表。
  却说殷破败、雷开与诸将亲自看见今日光景,
  不觉笑曰:
  “国家不祥妖孽方兴。
  今日我们两员副将,岂知俱是白蛇、蜈蚣成精来此惑人。
  此岂是好消息!不若进营与主将商议何如。”
  随进营来,见袁洪在中军闷坐,俱至帐前参谒。
  袁洪见众将来见,也觉没趣,
  乃对众将曰:
  “吾就不知常昊、吴龙乃是两个精灵,
  几乎被他误了大事。
  ”众将曰:
  “姜子牙乃昆仑道德之士,麾下又有这三山五岳门人相随,料吾兵不能固守此地请元帅早定大策,或战或守,可以预谋毋令临期掘井,一时何及。
  眼见我兵微将寡,力敌不能,依不才等愚见,
  不如退兵固守城都设防御之法,以老其师。
  此 ‘不战能屈人之兵’者,
  不知元帅尊意如何?”
  袁洪曰:
  “参军之言差矣!奉命守此地方,
  则此地为重。
  今舍此不守,反欲退拒城都,此为 ‘临门御寇’,末有不败者也。
  今姜尚虽有辅佐之人,而深入重地,亦不能用武。
  看吾在此地破敌,吾自有妙策,诸将勿得多言。”
  各人下帐。
  鲁仁杰与殷成秀曰:
  “方今时势也都见了,
  料成汤社稷终属西岐。
  况今日朝廷不明,妄用妖精为将,安有能成功之理。
  但我与贤弟受国恩数代,岂可不尽忠于国;然而就死,也须是死在朝歌见吾辈之忠义,不可枉死于此地,与妖孽同腐朽也。
  不若乘机讨一差遣,往而不返可也。”
  二将议定。
  忽有总督粮储官上帐来禀袁洪曰:
  “军中止有五日行粮,
  不足支用特启元帅守夺。”
  袁洪命军政司修本,往朝歌催粮。
  旁有鲁仁杰出而言曰:
  “末将愿往。”
  袁洪许之。
  鲁仁杰领令,往朝歌去催粮。
  不表。
  且说朝歌城来了一个大汉,身高数丈,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用一根排扒木,姓邬,名文化,揭招贤榜投军。
  朝廷差官送邬文化至孟津营听用,来至辕门,
  左右报与袁洪。
  袁洪命:
  “令来。”
  邬文化同差官至中军,见礼毕,通名站立。
  袁洪见邬文化一表非俗,恍似金刚一般撑在半天里,果是惊人。
  袁洪曰:
  “将军此来,必怀妙策。
  今将何计以退周兵?”邬文化曰:
  “末将乃一勇鄙夫,
  奉圣旨赍送元帅帐下调用听凭指挥。”
  袁洪大喜:
  “将军此来,必定首建大功,
  何愁姜尚不授首也!”邬文化次日清晨上帐领令出营搦战倒拖排扒木,行至周营,大呼曰:
  “传与反叛姜尚,
  早至辕门洗颈受戮!”话说子牙在中军帐猛听战鼓声响,抬头观看见一大汉竖在半天里,惊问众将曰:
  “那里来了一个大汉子?”众人齐来观看,
  果是好个大汉子众皆大惊。
  正欲寻问,
  只见军政官报入中军来:
  “有一大汉,
  口出大言请令定夺。”
  有龙须虎出曰:
  “弟子愿往。”
  子牙许之,
  吩咐曰:
  “你须仔细!”龙须虎领令出营来,
  邬文化低头往下一看
  大笑不止:
  “那里来了一个虾精?”龙须虎抬头看邬文化,怎生凶恶但见有诗为证,诗曰:
  身高数丈体榔头,
  口似窑门两眼眍。
  丈二苍须如散线,尺三草履似行舟,
  生成大力排山岳,
  食尽全牛赛虎彪。
  陆地行舟人罕见,蟠龙岭上火光愁。
  邬文化大呼曰:
  “周营中来的是个甚么东西!”龙须虎大怒,
  骂曰:
  “好匹夫!把吾当作甚么东西?吾乃姜元帅第二门徒龙须虎是也。”
  邬文化笑曰:
  “你是一个畜生,全无一些人相,
  难道也是姜尚门徒!”龙须虎曰:
  “村匹夫快通名来
  杀你也好上功劳簿。
  ”邬文化骂曰:
  “不识好歹孽畜!吾乃纣王御前袁元帅麾下威武大将军邬文化是也。
  你快回去叫姜尚受死,饶你一命。”
  龙须虎大怒,
  骂曰:
  “今奉令特来擒你,
  尚敢多言!”发手一石打来。
  邬文化一排扒木打下来,龙须虎闪过,其钉打入土有三四尺深,急自拽起钉扒来到被龙须虎夹大腿连腰上打了七八石头,再转身又打五六石头,只打得是下三路。
  邬文化身大,转身不活,不上一个时辰,被龙须虎连腿带腰打了七八十下,打得邬文化疼痛难当倒拖着排扒木望正东上走了。
  龙须虎得胜回营,来见子牙,备言其事。
  众将俱以为大而无用,子牙也不深究所以,彼此相安不察。
  且说邬文化败走二十里,坐在一山崖上,
  擦腿摸腰有一个时辰,乃缓缓来至辕门。
  左右报入中军曰:
  “启元帅:
  邬文化在辕门等令。”
  袁洪吩咐:
  “令来。”
  邬文化来至帐前,参谒袁洪。
  袁洪责之曰:
  “你今初会战,便自失利,
  挫动锋锐
  如何不自小心!”邬文化曰:
  “元帅放心。
  末将今夜劫营,管教他片甲不存,上报朝廷,
  下泄吾恨。”
  袁洪曰:
  “你今夜劫营,吾当助尔。”
  邬文化收拾打点,今夜去劫营。
  此是子牙军士有难,故有此失。
  正是:
  一时不察军情事,断送无辜填孟津。
  话说子牙不意邬文化今夜劫营。
  将至二更时分,成汤营里一声炮响,喊声齐起,邬文化当头撞进辕门。
  那是黑夜,谁人抵敌。
  冲开七层鹿角,撞翻四方木栅、挡牌,邬文化把排扒木只是横扫两边。
  也是周营军士有难,可怜被他冲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六十万人马在中军呼兄唤弟,觅子寻爷。
  又有袁洪协同,黑夜中袁洪放出妖气,笼罩住营中,惊动多少大小将官。
  子牙听得大汉劫营,急上了四不相,手执杏黄旗护定身子,只听得杀声大振心下着忙,又见大汉二目如两盏红灯。
  众门人各不相顾,只杀得孟津血水成渠。
  有诗为证,
  诗曰:
  姜帅提兵会列侯,
  袁洪赌智未能休。
  朝歌遣将能摧敌,周寨无谋是自蹂。
  军士有灾皆在劫,元戎遇难更何尤。
  可惜英雄徒浪死,贤愚无辨丧荒丘。
  话说邬文化夤夜劫周营,后有袁洪助战,
  周将睡熟被邬文化将排扒木两边乱扫,可怜为国捐躯,名利何在!袁洪骑马仗妖术冲杀进营,不辨贤愚,尽是些少肩无臂之人都做了破腹无头之鬼。
  武王有四贤保驾奔逃,子牙落荒而走,五七门徒借五遁逃去;只是披坚执锐之士,怎免一场大厄!该绝者难逃天数有生者躲脱灾殃。
  且说邬文化直冲杀至后营,来到粮草堆根前。
  此处乃杨戬守护之所,忽听得大汉劫营,姜元帅失利,杨戬急上马看时见邬文化来得势头凶,欲要迎敌,又顾粮草心生一个计,且救眼下之厄,忙下马,念念有词将一草竖立在手,吹口气叫声:
  “变!”化了一个大汉,
  头撑天脚踏地。
  怎见得,有赞为证,
  赞曰:
  头有城门大,
  二目似披缸。
  鼻孔如水桶,门牙扁担长。
  胡须似竹笋,口内吐金光。
  大呼“邬文化”,与吾战一场。
  话说邬文化正尽力冲杀,灯光影里见一大汉,
  比他更觉长大
  大呼曰:
  “那匹夫慢来!吾来也!”邬文化抬头看见,
  唬得魂不附体:
  “我的爷来了!”倒拖排扒木
  回头就走也不管好歹,只是飞跑。
  杨戬化身随后赶来一程,正遇袁洪。
  杨戬大呼曰:
  “好妖怪,怎敢如此!”使开三尖刀,
  飞奔杀来袁洪使棍抵住。
  大战一回。
  杨戬祭哮天犬时,袁洪看见,化一道白光,脱身回营。
  且说孟津众诸侯闻袁洪劫姜元帅的大营,
  惊起南北二镇诸侯齐来救应。
  两下混战,只杀到天明。
  子牙会集诸门人,寻见武王,收集败残人马,
  点算损折军兵有二十余万;帐下折了将官三十四员;龙须虎被邬文化排扒木绝其性命。
  ——军士有见龙须虎的头挂在排扒木上,因此报知。
  子牙闻龙须虎被乱军中杀死,子牙伤悼不已。
  众诸侯上帐,问武王安。
  杨戬来见子牙,
  备言:
  “邬文化冲杀,是弟子……如此治之,
  方救得行粮无虞。
  ”子牙曰:
  “一时误于检点,故遭此厄,
  无非是天数耳。”
  心下郁郁不乐,纳闷中军。
  且说袁洪得胜回营,
  具本往朝歌报捷:
  “邬文化大胜周兵,
  尸塞孟津其水为之不流。”
  群臣具贺:
  “自征伐西岐,从未有此大胜。”
  纣王大喜,日日纵乐,全不以周兵为事。
  且说杨戬来见子牙曰:
  “如今先将大汉邬文化治了,
  然后可破袁洪。”
  子牙曰:
  “须得……如此,方可绝得此人。”
  杨戬领令,去到孟津哨探路径,走有六十里,
  至一所在地名蟠龙岭。
  此山湾环如蟠龙之势,中有空阔一条路,两头可以出入。
  杨戬看罢,
  心下大喜曰:
  “此处正好行此计也!”忙回见子牙,
  备言:
  “蟠龙岭地方可以行计。”
  子牙听说大喜,
  在杨戬耳边备说:
  “……如此如此,
  可以成功。”
  杨戬遂自去了。
  正是:
  计烧大将邬文化,须得姜公用此谋。
  话说子牙令武吉、南宫适:
  “领二千人马,
  往蟠龙岭去埋伏引火之物中用竹筒引线,暗埋火炮、火箭各项等物,岭上下俱用柴薪引火干燥物件预备停当,只等邬文化来至,便可行之。”
  二将领令去讫。
  话说邬文化得了大功,纣王差官赍袍、带、表礼等物奖谕,袁洪、邬文化二将谢恩打发天使回朝歌。
  不表。
  袁洪对邬文化曰:
  “荷蒙天子恩宠奖谕,
  邬将军我等当得尽忠竭力,以报国恩,不负吾辈名扬于天下也。
  ”邬文化曰:
  “末将明日使姜尚无备,再杀他个片甲无存,
  早早奏凯。”
  袁洪大喜,设宴庆赏。
  正谈笑间,
  探事马报入中军:
  “启元帅:
  今有姜子牙与武王在辕门闲看吾营,
  不知有何原故请令定夺。”
  袁洪听报,
  即令邬文化:
  “暗出大营,
  抄出子牙之后擒之如探囊取物耳。”
  邬文化领令,忙出右营门,撒开大步拖排扒木,如飞云掣电而来大呼曰:
  “姜尚休走!今番吾定擒你成功也。
  速速下骑受死,免吾费力。”
  子牙与武王见邬文化追来,拨转坐骑,
  望西南而逃。
  邬文化见子牙、武王落荒而走,放心追来。
  子牙回顾,
  诱邬文化曰:
  “邬将军,你放我君臣回营,
  得归故国再不敢有犯边疆,吾君臣感将军洪恩不浅矣。
  ”邬文化曰:
  “今番错过,千载难逢。”
  拚命赶来,那里肯舍。
  望前赶了一个时辰。
  姜子牙与武王是有脚力的,邬文化步行,又当得他是急急追赶,一气赶了五六十里邬文化气力已乏,立住脚不赶了。
  子牙回头看时,见邬文化不赶,子牙勒转坐骑,大呼曰:
  “邬文化
  你敢来与吾战三合么?”邬文化大怒曰:
  “有何不敢?”回身又望前赶来。
  子牙勒转四不相又走,看看赶至蟠龙岭了,子牙君臣进山口去了。
  邬文化大喜:
  “姜尚进山,似鱼游釜中,
  肉在几上!”随后追进山口。
  不知邬文化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