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八十一回 子牙潼关遇痘神
诗曰:
痘疹恶疾胜疮疡,
不信人间有异方。
疱紫毒生追命药,浆清气绝索魂汤。
时行户户应多难,传染人人尽着伤。
不是武王多福荫,枉教军士丧疆场。
话说吕岳去进阵去,杨任赶进阵来。
吕岳上了八卦台,将瘟■伞撑起来,往下一罩。
杨任把五火扇一扇,那伞化作灰烬,飘扬而去,又连扇了数扇只见那二十把伞尽成飞灰。
当有瘟部神只李平进阵来,指望劝解吕岳不要与周兵作难,也是天数该然恰逢其会,当被杨任一扇子扇来,李平怎能逃脱可怜!正是:
一点诚心分邪正,
反遭一扇丧微躯。
李平误被杨任一扇子扇成灰烬,陈庚大怒,
骂曰:
“何处来的妖人敢伤吾弟!”举兵刃飞取杨任。
杨任把扇子连扇数扇,莫说是陈庚一人,连地都扇红了。
吕岳在八卦台上见势头凶险,捏着避火诀指望逃走,不知杨任此扇乃五火真性攒簇而成,岂是五行之火可以趋避。
吕岳见火势愈炽,不能镇压,撤身往后便走,
被杨任赶上前连扇数扇,把八卦台与吕岳俱成灰烬——三魂俱赴封神台去了。
有诗为证,
诗曰:
九龙岛内曾修炼,
得道多年根未深。
今日遭逢神火扇,可知天意灭嗔心。
话说杨任破了瘟■阵,只见子牙在四不相上伏定,手执着杏黄旗左右金花发现,拥护其身。
诸门人看见,齐来搀住。
子牙也不言语,面如淡金。
只见四不相一跃而起。
武王在辕门见武吉背负子牙而来,
武王垂泪言曰:
“相父不过为国为民,
受过苦中之苦!”随将子牙背至中军放在卧榻之上。
云中子用丹药灌入于子牙口中,送下丹田。
少时,子牙睁目,见众将官立于左右,
乃言曰:
“有劳列位苦心。”
武王大喜曰:
“相父且自安心,仔细调理。”
子牙在军中安养了数日,
只见云中子曰:
“子牙且自宽心,
只有万仙阵我等再来助你,今日且奉别。”
子牙不敢强留,云中子回终南山去了。
子牙打点取关,
只见杨任上前言曰:
“前日不才已暗放了四将在内,
元帅可作速调遣。”
子牙见杨任说有四将在内,须得里外夹攻,
方可取关。
子牙传令,点众将攻关。
且说徐芳又见破了瘟■阵,
左右来报:
“方义真已死,
四将不知所往。”
心下十分着忙。
只见门外杀声振地,锣鼓齐鸣,喊声不止,如天崩地塌之状。
徐芳急上关来守御,只见周兵大势人马,四面架起云梯火炮,攻打甚急。
有雷震子大怒,飞在空中,一棍刷在城敌楼上,把敌楼打塌了半边。
徐芳禁持不住,急下城来。
雷震子已站于城上。
哪吒登起风火轮,也上城来。
守城军士见雷震子这等凶恶,一齐走了。
哪吒下城,斩落了锁钥,周兵一拥而入。
徐芳见周营大势人马进关,只得纵马摇枪,前来抵挡,被周营大小众将把徐芳围困在当中彼此混战。
且说黄飞虎、南宫适、洪锦、徐盖听得关内喊杀,知是周兵成功四将步行,赶至关前,见周兵已将徐芳围住,黄飞虎大叫曰:
“徐芳休走吾来也!”徐芳正在着忙之际,
又见黄飞虎等四人冲杀前来不觉吃了一惊,措手不及,被黄飞虎一剑砍来徐芳望后一闪,那剑竟砍落马首,把徐芳撞下鞍鞒被士卒生擒活捉,拿缚关下。
众将收了军卒,迎姜元帅进关升厅坐下,出榜安民毕。
有黄飞虎、南宫适等来见子牙。
子牙曰:
“将军等身受陷阱之苦,幸皇天庇佑,
转祸为福此皆将军等为国忠心,感动天地耳!”众将在穿云关安置已定,子牙吩咐:
“把徐芳推来。”
左右将徐芳拥至阶前,徐芳立而不跪。
子牙骂曰:
“徐芳,你擒兄已绝手足之情,
为臣有失边疆之责你有何颜尚敢抗礼?此乃人中之禽兽也!速推出斩首!”众军士把徐芳推出斩首,号令在穿云关。
武王设宴与众将饮酒,犒赏三军。
翌日,子牙传令起兵。
行有八十里兵至潼关,安营炮响立下寨栅。
子牙升帐,众将官参谒毕,商议取关。
且言潼关主将余化龙有子五人,乃是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惟余德一人在海外出家不在潼关,连余化龙只有父子五人守此关隘。
忽听关外炮响,
探事报知:
“周兵抵关下寨。”
余化龙谓四子曰:
“周兵此来,一路屡屡得胜,
今日至此亦是劲敌,须是要尽一番心力。”
四子齐曰:
“父亲放心,料姜尚有多大本领,
不过偶然得胜谅他可能过得此关!”不言余化龙父子商议,再言子牙次日升帐问左右:
“谁去取此关见阵一遭?”傍有太鸾应声曰:
“末将愿往。”
子牙许之。
太鸾出营,至关下搦战,哨马报入关中。
余化龙命长子余达出关,余达领令出关。
太鸾见潼关内有一将银甲红袍,真个齐整,滚出关来。
怎见得,有赞为证,
赞曰:
紫金冠,
名束发;飞凤额雉尾插。
面如傅粉一般同,大红袍罩连环甲。
狮鸾宝带现玲珑,打将钢鞭如铁塔。
银合马跑白云飞,白银枪杵鞍上拉。
大红旗上书金字:
潼关首将名余达。
话说太鸾大呼曰:
“潼关来将何名?”余达曰:
“吾乃余元帅长子余达是也!久闻姜尚大逆不道,兴兵构怨不守臣节,干犯朝廷关隘,是自取灭亡耳。”
太鸾曰:
“吾元帅乃奉天征讨,东进五关,
吊民伐罪会合天下诸侯,观政于商。
五关进之有三,尔尚敢拒逆天兵哉。
速宜倒戈,免汝一死;若候关破之日,玉石俱焚,追悔何及!”余达大怒摇枪直取,太鸾手中刀赴面来迎。
二将大战,二三十合,余达拨马便走,太鸾随后赶来。
余达闻脑后马至,挂下枪,取出撞心杵,回手一杵,正中太鸾脸上太鸾翻下鞍鞒。
可怜为将官的,
正是:
祸福随身于顷刻,
翻身落马项无头。
余达把太鸾一杵打下马来,复一枪结果了性命,枭了首级掌鼓进关,见父请功,将首级号令于关上。
败兵回见子牙报知,子牙闻太鸾已死,心下不乐。
次日,子牙升帐,只见苏护上帐,欲去取关,
子牙许之。
苏护上马,至关下讨战。
哨马报知,余化龙命次子余兆出关对敌。
苏护问曰:
“来者何人?”余兆曰:
“吾乃余元帅次男余兆是也。
尔是何名?”苏护曰:
“吾非别人,
乃冀州侯苏护是也。”
余兆曰:
“老将军,末将不知是老皇亲。
老将军身为贵戚,世受国恩,宜当共守王土,
以图报效何得忘椒房之宠,一旦造反,以助叛逆,切为将军不取!一旦武王失恃那时被擒,身弑国亡,遗讥万世追悔何及。
速宜倒戈,尚可转祸为福耳。”
苏护大怒:
“天下大势,八九已非商土,
岂在一潼关也!”纵马摇枪直取余兆,余兆手中枪急架忙迎。
二马来往,未及十合,余兆取一杏黄幡一展,
咫尺似一道金光一晃余兆连人带马就不见了。
苏护不知所往,急自左右看时,脑后马至,慌忙转马,早被余兆一枪刺中胁下苏护翻鞍落马——一魂已往封神台去了。
余兆取了首级,进关来见父报功,将首级号令,庆喜。
不表。
且说子牙又见折了苏护,着实伤悼。
苏护长子苏全忠闻报痛哭,上帐欲报父仇,子牙不得己,许之。
苏全忠领令,至关下搦战,哨马报进关来,余化龙令第三子余光出关对敌。
苏全忠见关中一少年将来,切齿咬牙,
大喝曰:
“你可是余兆?快来领死!”余光曰:
“非也!吾乃是余元帅三子余光是也。”
苏全忠大怒,纵马摇戟,冲杀过来。
二马相交,戟、枪并举,大战有二十余合,余光拨马便走。
苏全忠因父亲被害,怒发如雷,
大骂曰:
“不杀匹夫,
誓不回兵!”赶下阵来。
余光按下枪,取梅花标,回首一标,有五根一齐出手。
全忠身中三标,几乎坠于马下,败回周营。
余光得胜,
进关见父回令:
“标打苏全忠败回。”
余化龙曰:
“明日待吾亲会姜尚,
设谋共破周兵必取全胜。”
次日,关中点炮呐喊,余总兵带四子出关,
至周营搦战。
哨马报进营来,子牙与众将出营拒敌,左右军威甚齐。
余化龙见子牙出兵,
叹曰:
“人言子牙善于用兵,
果然话不虚传。”
余化龙看罢,
一骑当先:
“姜子牙请了!”子牙答礼曰:
“余元帅,
不才甲胄在身不能全礼。
不才奉天征讨独夫,以除不道,吊民伐罪,所以望风纳降,俱得保全富贵;所有逆命者随则败亡,国家尽失。
元帅不得以昨日三次侥幸之功,认为必胜之策。
倘执迷不悟,一时玉石俱焚,悔之何及?请自三思,毋贻伊戚。
”余化龙笑曰:
“似你出身浅薄,不知天高地厚,
戴载之恩只知妖言惑众,造反叛主,以逞狂为。
今日逢吾,
只教你片甲无存死无葬身之地矣!”大叫:
“左右!谁与我拿姜尚见头一功?”只见左右四子冲杀过来。
苏全忠战住余达,余兆敌住武吉,邓秀抵住余光,余先战住黄飞虎余化龙压住阵脚。
四对儿交兵,这场大战,怎见得好杀,有赞为证,赞曰:
两阵上旗幡齐磨四对将各逞英豪。
长枪阔斧并相交,短剑斜挥闪耀。
苏全忠英雄赳赳,余达似猛虎头摇,武吉只教活拿余兆,邓秀喊捉余光餐刀黄飞虎恨不得枪挑余先下马,众儿郎助阵似潮涌波涛。
咫尺间天昏地暗,杀多时鬼哭神嚎。
这一阵只杀得尸横遍野血凝膏,尚不肯干休罢了。
八员战将各要争先,余达拨马就走,苏全忠随后赶来,被余达回手一杵正中护心镜上,打得纷纷粉碎,苏全忠翻身落马余达勒回马挺枪来刺。
早有雷震子展开双翅,飞来且快,使开黄金棍当头刷来,余达只得架棍。
周营内早有偏将祁恭将全忠救回。
话说余化龙见雷震子敌住余达,自纵马舞刀来取子牙。
旁有哪吒登风火轮挺枪来刺,来往冲突,两军杀在虎穴之中。
正酣战间,却有杨戬催粮至营,见子牙间对交兵,杨戬立马横刀看十人对敌不分胜负。
杨戬自思曰:
“待我暗助他等一阵。”
远远将哮天犬祭起。
余化龙那里知道,被哮天犬一口咬了颈子,连盔都带去了。
哪吒见余化龙着伤,急祭起乾坤圈,一圈正中余先肩窝,大败而走。
周兵挥动人马,冲杀一阵,只杀得尸横遍野血淋草稍。
子牙掌鼓回营。
正是:
眼前得胜欢回寨,只恐飞灾又降临。
话说余化龙被哮天犬所伤,余先又打伤肩臂,
父子二人呻吟一夜府中大小俱不能安。
不一日,余德回家探父,
家将报知:
“五爷来了。”
余化龙尚自呻吟不已,只见余德走近卧榻之前,见父亲如此模样急忙请问。
余化龙将前事备述一遍,
余德曰:
“不妨,
这是哮天犬所伤。”
忙取丹药用水敷之,即时全愈。
又用药调治兄长余先,当日晚景休题。
次日,余德出关至周营,只要姜子牙答话。
哨马报入中军,子牙随出大营,见一道童头挽抓髻,麻鞋道服仗剑而来。
子牙曰:
“道者从那里来?”余德曰:
“吾乃余化龙第五子余德是也。
杨戬用哮天犬咬伤吾父,哪吒用圈打伤吾兄,
今日下山特为父兄报仇。
吾与汝等,共显胸中道术,以决雌雄。”
撒步仗剑来取子牙。
旁有杨戬舞刀忙迎。
哪吒提枪,现出三首八臂。
雷震子、韦护、金吒、木吒、李靖一齐上前迎敌,口称:
“拿此泼道休得轻放!”众门人一齐上前,
把余德围在垓心总有奇术,不能使用。
杨戬见余德浑身一团邪气裹住,知是左道之术,把马跳出圈子去取弹弓在手,发出金丸,正中余德。
余德大叫一声,借土遁走了。
子牙回营,
杨戬见子牙曰:
“余德乃左道之士,
浑身一团邪气笼罩防他暗用妖术。
”子牙曰:
“吾师有言:
‘谨防达兆光先德。
’
莫非就是此余德也?”旁有黄飞虎曰:
“前日四将轮战四日,
果然是余达、余兆、余光、余先、余德。”
子牙大惊,忧容满面,双锁眉梢,正寻思无计。
且说余德着伤,败回关上,进府来用药服了,
不一时身体全愈。
余德切齿深恨曰:
“我若留你一个,
也不是有道之士!”彼时至晚
余德与四兄曰:
“你们今夜沐浴静身,
我用一术使周兵七日内,叫他片甲无存。”
四人依其言,各自沐浴更衣。
至一更时分,余德取出五个帕来,按青、黄、赤、白、黑颜色,铺在地下。
余德又取出五个小斗儿来,一人拿着一个,“叫你抓着洒,你就洒。
叫你把此斗往下泼,你就泼。
不用张弓射箭,七日内死他干干净净。”
兄弟五人,俱站在此帕上。
余德步罡斗法,用先天一气,忙将符印祭起。
好风!有诗为证,
诗曰:
萧萧飒飒竟无踪,
拔树崩山势更凶。
莫道封夷无用处,藏妖影怪作先锋。
话说余德祭起五方云来至周营,站立空中,
将此五斗毒痘四面八方泼洒至四更方回。
不表。
且说周营众人俱(禁止)凡胎,如何经得起,
三军人人发热众将个个不宁。
子牙在中军也自发热,武王在后殿自觉身疼,
六十万人马俱是如此。
三日后,一概门人、众将,浑身上下俱长出颗粒,莫能动履营中烟火断绝。
止得哪吒乃莲花化身,不逢此厄。
杨戬知道余德是左道之人,故此夜间不在营中,各自运度因此上不曾浸染。
只见过了五六日,子牙浑身上俱是黑的。
此痘形按五方:
青、黄、赤、白、黑。
哪吒与杨戬曰:
“今番又是那年吕岳之故事。”
杨戬曰:
“吕岳伐西岐,还有城郭可依。
如今不过行营寨栅,如何抵挡?倘潼关余家父子冲杀出来,如何济事!”二人心下甚是焦闷。
且说余化龙父子六人在潼关城上来看,周营烟火全无,空立旗幡寨栅余达曰:
“乘周营诸将有难,
吾等领兵下关一齐杀出,只此一阵成功,
却不为美!”余德曰:
“长兄,
不必劳师动众他自然尽绝,
也使旁人知我等妙法无边:
不动声色,
令周兵六十万余人自然灭绝。
”父子五人齐曰:
“妙哉!妙哉!”——看官:
此正是武王有福,
不然若依余达之言,则周营兵将死无噍类。
正是:
洪福已扶仁圣主,徒令余德逞奇谋。
话说杨戬见子牙看看病势危急,心下着慌,
与哪吒共议曰:
“师叔如此狼狈呼吸俱难,
如之奈何!”话犹未了只见半空中黄龙真人跨鹤而来,杨戬、哪吒迎接黄龙真人至中军坐下。
真人曰:
“杨戬,
你师父可曾来?”杨戬答曰:
“不曾来。”
真人曰:
“他原说先来,如今该会万仙阵了。”
话未绝时,又听得玉鼎真人自空中来至。
杨戬迎迓,拜罢。
玉鼎真人起身,入内营来看子牙,见子牙如此模样,真人点首叹曰:
“虽是帝王之师
好容易!正是你:
七死三灾今已满,
清名留在简篇中。”
玉鼎真人叹息不已,
随命杨戬:
“你再往火云洞走一遭。”
杨戬领命,借着土遁往火云洞而来,如风云一样。
看看来至山脚下,好山,真无限的景致,有奇花馥馥,异草依依。
怎见得,有赋为证,
赋曰:
势连天界,
名号火云。
青青翠翠的乔松,龙鳞重垒;猗猗挺挺的秀竹,凤尾交加;蒙蒙茸茸的碧草龙须柔软;古古怪怪的古树,鹿角丫叉。
乱石堆山,似大大小小的伏虎;老藤挂树,似弯弯曲曲的腾蛇。
丹壁上更有些分分明明的金碧影,低涧中只见那香香馥馥的瑞莲华。
洞府中锁着那氤氤氲氲的雾霭,青峦上笼着那烂烂熳熳的烟霞。
对对彩鸾鸣,浑似那咿咿哑哑的律吕;双双丹凤啸,恍疑是嘹嘹亮亮的笙笳。
碧水跳珠,点点滴滴从玉女盘中泄出;虹霓流彩,闪闪灼灼自苍龙岭上飞斜。
真个是:
福地无如仙景好,火云仙府胜玄都。
话说杨戬看罢景致,不敢擅入。
少时,见一水火童子出来,
杨戬上前稽首曰:
“敢烦师兄借传一语,
杨戬求见。”
童子认得杨戬,
忙回礼曰:
“师兄少待。”
童子回言毕,进洞府来,
“启老爷:
外面有杨戬求见。”
伏羲圣人曰:
“着他进来。”
童子复至外面:
“杨戬进见。”
杨戬至蒲团前,
倒身下拜:
“弟子杨戬愿老爷圣寿无疆!”拜罢,
将书呈上。
伏羲展玩,
书曰:
弟子黄龙真人、玉鼎真人薰沐顿首,
谨书上启辟天开地昊皇上帝宝座下:
弟子仰仗三教
演习灵文自宜默守蒲团,岂敢冒言渎奏。
但弟子等运逢劫数,杀戒已临,襄应运之天子,伐无道之独夫。
路至潼关,突遭余德以左道之幻术,暗毒害于生灵。
兹有元戎姜尚暨门徒将士兵卒六十余万,
骤染颗粒之疮莫辨为痈为毒,恹恹待尽,至呼吸以难通,旦夕垂亡虽水浆而莫用。
自思无奈,仰叩仁慈,恳祈大开恻隐,怜继天立极之圣君,拯无辜之性命早施雨露,以慰倒悬。
临启不胜待命之至!
伏羲看罢书,
谓神农曰:
“今武王有事于天下,
乃是应运之君数当有此厄难,吾等理宜助一臂之力。”
神农曰:
“皇兄之言是也。”
遂取三粒丹药付与杨戬。
杨戬得了丹药,
跪而启曰:
“此丹将何用度?”伏羲曰:
“此丹一粒可救武王,
一粒可救子牙一粒用水化开,只在军前四处洒过,此毒气自然消灭。”
杨戬又问曰:
“不知此疾何名?”伏羲曰:
“此疾名为痘疹,
乃是传染之病。
若少救迟,俱是死症。”
杨戬又启曰:
“倘此疾后日传染人间,
将何药能治?乞赐指示。”
神农曰:
“你随我出洞至紫云崖来。”
杨戬随了神农来至崖前,寻了一遍,
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
“你往人间传与后世,
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
”杨戬又跪恳曰:
“此草何名?”神农曰:
“你听我道来:
此草有诗为证,
诗曰:
紫梗黄根八瓣花痘疮发表是升麻。
常桑曾说玄中妙,传与人间莫浪夸。”
话说杨戬求了丹药,又传下升麻,以济后人,
离了火云洞径至周营,来见玉鼎真人,
备言:
“求得丹药,
并升麻之草可救痘疹之厄。”
黄龙真人忙将丹药化开,先救武王。
玉鼎真人来治子牙。
杨戬与哪吒用水化开此丹,用杨枝洒起四处来。
霎时间,痘疹之毒一时全消。
正是:
痘疹毒害从今起,后人遇着有生亡。
周营内被杨戬、哪吒在四面洒遍。
只三山五岳门人,与凡夫不同,俱是腹内有三昧真火的,又会五行之术不觉俱先好了。
人人切齿个个咬牙。
次日,子牙见众门人脸上俱有疤痕,子牙大怒,与众人共议取潼关泄恨。
众人齐厉声大叫曰:
“今日不取潼关,
势不回军!”不知余化龙父子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