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八十八回 武王白鱼跃龙舟
诗曰:
白鱼吉兆喜非常,
预肇周家应瑞昌。
八百诸侯称硕德,千万师帅颂匡襄。
堂堂阵演三三叠,正正旗门六六行。
时雨师临民甚悦,成汤基业已消亡。
话说袁洪调兵往孟津驻扎,以阻诸侯咽喉。
不表。
且说渑池县张奎日夕望朝歌救兵,
忽有报马报入府来:
“天子招了新元帅袁洪,
调兵二十万驻扎孟津以阻诸侯,未见发兵来救渑池。
”张奎闻报大惊曰:
“天子不发救兵,此城如何拒守?况前有周兵,后有孟津四百诸侯前后合攻,此取败之道。
今反舍此不救,奈何?”忙与夫人高兰英共议。
夫人曰:
“料吾二人也可阻得住周兵。
今袁洪拒住孟津,则南北诸侯也不能抄我之后。
只打听袁洪得胜,若破了南北二侯,我再与你去合兵共破周武,再无有不胜之理。
俺们如今只设法守城,不要与周将对敌,待他粮尽兵疲,一战成功无有不克。
此万全之道也。”
张奎心下狐疑不定。
且说子牙见渑池一个小县攻打不下,反阵亡了许多将官,纳闷在中军暗暗点首嗟叹:
“可怜这些扶主定国英雄,
沥胆披肝止落得遗言在此,此身皆化为乌有!”子牙正在那里伤悼,忽辕门官来报:
“有一道童求见。
”子牙传令:
“请来。”
少时,
只见一道童至帐下行礼曰:
“弟子乃夹龙山飞龙洞惧留孙的门人。
因师兄土行孙在夹龙山猛兽崖被张奎所害,家师已知应上天之数,这是救不得的。
只是过渑池须有原故,家师特着弟子来此下书,师叔便知端的。”
子牙接上书来,展开观看,
书曰:
道末惧留孙致书于大元帅子牙公麾下:
前者土行孙合该于猛兽崖死于张奎之手,
理数难逃贫道只有望崖垂泣而已,言之可胜长叹!今张奎善于守城,急切难下但他数亦当终。
子牙公不可迟误,可令杨戬将贫道符印先在黄河岸边,等杨任、韦护追赶至此擒之。
取城只用哪吒、雷震子足矣。
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此去自然坦夷。
只候封神之后,再图会晤。
不宣。
子牙看罢书,打发童子回山。
当日子牙传令:
“哪吒领令箭,雷震子领令箭前去,
……如此而行。
杨戬、杨任领柬帖前去,……如此。
韦护领柬帖前去,……如此。”
子牙俱吩咐已毕。
至晚间,周营中炮响,三军呐喊,杀奔城下而来。
张奎急上城,设法守护,百计千方防御,急切难下。
子牙知张奎善于守城,且暂鸣金收兵。
次日午末未初,
请武王上帐相见:
“今日请大王同老臣出营,
看看渑池县城池好去攻取。”
武王乃忠厚君子,
随应曰:
“孤愿往。”
即时同子牙出营,至城下周围看了。
用手指曰:
“大王若破此城,须用轰天大炮,
方能攻打此城一时可破也。”
子牙与武王指画攻城,
只见渑池城上哨探士卒报与张奎:
“启老爷:
姜子牙同一穿红袍的在城下探看城池。”
张奎听报,即上城来看时,果是子牙同武王在城下周围指画。
张奎自思曰:
“姜尚欺吾太甚!只因连日吾坚守此城,
不与他会战他便欺我,至吾城下,肆行无忌,
藐视吾无人物也。”
随下城与夫人曰:
“你可用心坚守此城,
待我出城走去杀来以除大患。”
夫人上城观战。
张奎上马拎刀,开了城门,一马飞来,
大呼曰:
“姬发、姜尚!今日你命难逃也!”正是:
计就月中擒玉兔,
谋成日里捉金乌。
子牙同武王拨马向西而走。
张奎赶来,周营中一将也不出来接应,张奎放心赶来。
看看赶有三十里,只听得金鼓齐鸣,炮声响亮,三军呐喊震动天地,周营中大小将官齐出营来,杀奔城下。
高兰英在城上全装甲胄,守护城池,忽听周营中又是炮响,不知其故。
忽城上落下哪吒来,现三首八臂,脚踏风火轮,摇火尖枪杀来。
高兰英急上马,用双刀抵住了哪吒。
二人在城上不便争持,高兰英走马下城,哪吒随后赶来。
雷震子又早展开二翅,飞上城来,使开黄金棍,把城上军士打开随斩关落锁,周兵进城。
高兰英见事不好,正欲取葫芦放太阳神针,早已不及,被哪吒一乾坤圈打中顶上,翻下马来,又是一枪,死于非命早往封神台去了。
有诗为证,
诗曰:
孤城死守为成汤,
今日身亡实可伤。
全节全忠名不朽,女中贞烈万年扬。
话说雷震子、哪吒进了渑池县,军士见打死了主母,俱伏地请降。
哪吒曰:
“俱免汝死,候元帅来安民。”
哪吒复向雷震子曰:
“道兄且在城上拒住,
吾还去接应师叔与武王恐怕惊了主公。”
雷震子曰:
“道兄不可迟疑,当速行为是。”
好哪吒!把风火轮登开,往正西上赶来。
只见张奎正赶子牙有二十里远近,只听得炮声四起,喊声大振心下甚是惊疑,也不去赶子牙。
子牙在后面大呼曰:
“张奎!你渑池已失,
何不归降?”张奎心慌情知中计,勒转马望旧路而来;天色又黑,正遇哪吒现三首八臂迎来。
哪吒大骂曰:
“逆贼!你今日还不下马受死,
更待何时!”张奎大怒摇刀直取,哪吒手中枪急架相还。
未及数合,哪吒复祭起九龙神火罩罩来。
张奎知此术利害,把身子一扭,往地下去了。
哪吒见张奎预先走了,因想起土行孙的光景,
心上不觉悲悼往前来迎武王。
张奎急走至城下,见雷震子立于城上,知城池已陷,夫人不知存亡自思:
“不若往朝歌,与袁洪合兵一处,
再作道理。”
话说哪吒上前迎接武王与子牙,一同回渑池县来,将大军进城屯扎又将城上周将首级收殓,设祭祀之,仍于高阜处安葬。
不表。
只见张奎全装甲胄,纵地行之术,往黄河大道而走,如风一般飞云掣电而来。
话说杨任远远望见张奎从地底下来了,
杨任知会韦护曰:
“道兄,
张奎来了。
你须是仔细些,不要走了他。
你看我手往那里指,你就往那边祭降魔杵镇之。
”韦护曰:
“谨领尊命。”
且说张奎正走,远远看见杨任骑云霞兽,手心里那两只神光射耀眼往下看着他,大呼曰:
“张奎不要走!今日你难逃此厄也!”张奎听得魂不附体不敢停滞,纵着地行法,“刷”的一声,须臾就走有一千五百里远。
杨任在地上催着云霞兽紧紧追赶。
韦护在上头只看着杨任,杨任只看着张奎在地底下,如今三处看着好赶!正是:
上边韦护观杨任,
杨任生追“七杀神”。
话说张奎在地下见杨任紧紧跟随在他头上:
如张奎往左,
杨任也往左边来赶张奎往右,杨任也往右边来赶。
张奎无法,只是往前飞走。
看着行至黄河岸边,前有杨戬奉柬帖在黄河岸边专等杨任。
只见远远杨任追赶来了,杨任也看见了杨戬,
乃大呼曰:
“杨道兄!张奎来了!”杨戬听得
忙将三昧火烧了惧留孙指地成钢的符篆立在黄河岸边。
张奎正行,方至黄河,只见四处如同铁桶一般,半步莫动左撞左不能通,右撞右不能通,撤身回来,后面犹如铁壁。
张奎正慌忙无措,杨任用手往下一指,半空中韦护把降魔杵往下打来。
此宝乃镇压邪魔护三教dafa之物,可怜张奎怎禁得起。
有诗为证,
诗曰:
金光一道起空中,
五彩云霞协用功。
鬼怪逢时皆绝迹,邪魔遇此尽成空。
皈依三教称慈善,镇压诸天护法雄。
今日黄河除七杀,千年英气贯长虹。
话说韦护祭起降魔杵,把张奎打成齑粉——一灵也往封神台去了。
三位门人得胜,齐来见子牙,备言打死张奎,
追赶至黄河之事说了一遍。
子牙大喜。
在渑池县住了数日,择日起兵。
那日,整顿人马,离了渑池县,前往黄河而来。
时近隆冬天气,众将官重重铁铠,叠叠征衣,
寒气甚胜。
怎见得好冷,
有赞为证:
重衾无暖气,
袖手似揣冰。
败叶垂霜蕊,苍松挂冻铃。
地裂因寒甚,池平为水凝。
鱼舟空钓线,仙观没人行。
樵子愁柴少,王孙喜炭增。
征人须似铁,诗客笔如零。
皮袄犹嫌薄,貂裘尚恨轻。
蒲团僵老衲,纸帐旅魂惊。
莫讶寒威重,兵行令若霆。
话说子牙人马来至黄河,左右报至中军。
子牙吩咐:
“借办民舟。”
每只俱有工食银五钱,并不白用民船一只,
万民乐业无不欢呼感德,真所谓“时雨之师”。
子牙传令,另备龙舟一只,装载武王。
子牙与武王驾坐中舱,左右鼓棹,向中流进发。
只听得黄河内泼浪滔天,风声大作,把武王龙舟泊在浪里颠播。
武王曰:
“相父,
此舟为何这样掀播?”子牙曰:
“黄河水急,
平昔浪发也是不小的;况今日有风,又是龙舟,故此颠播。
”武王曰:
“推开舱门,俟孤看一看,何如?”子牙同武王推舱一看,好大浪!怎见得黄河叠浪千层有诗为证:
洋洋光侵月,
浩浩影浮天。
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
千层凶浪滚,万叠峻波颠。
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
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话说武王一见黄河白浪滔天,一望无际,
吓得面如土色。
那龙舟只在浪里或上或下。
忽然有一旋窝,水势分开,一声响亮,有一尾白鱼跳在船舱里来,就把武王吓了一跳。
那鱼在舟中,左迸右跳,跳有四五尺高。
武王问子牙曰:
“此鱼入舟,
主何凶吉?”子牙曰:
“贺喜大王!恭喜大王!鱼入王舟者,
主纣王该灭周室当兴,正应大王继汤而有天下也。”
子牙传令:
“命庖人将此鱼烹来,
与大王享之。”
武王曰:
“不可。”
仍命掷之河中。
子牙曰:
“既入王舟,岂可舍此,正谓 ‘天赐不取,
反受其咎’理宜食之,不可轻弃。”
左右领子牙令,速命庖人烹来。
不一时献上,子牙命赐诸将。
少顷,风恬浪静,龙舟已渡黄河。
只见四百诸侯知周兵已至,打点前来迎接武王。
子牙知武王乃仁德之主,岂肯欺君;恐众诸侯尊称武王,以致中馁则大事去矣。
须是预先吩咐过,然后相见,庶几不露出圭角,俟破纣之后再作区处。
乃对武王曰:
“今舟虽抵岸,大王还在舟中,
俟老臣先上岸陈设器械,严整军威,以示武于诸侯,立定营栅然后来请大王。”
武王曰:
“听凭相父设施。”
子牙先上了岸,率大队人马至孟津,立下营寨。
众诸侯齐至中军,来见子牙。
子牙迎接上帐,相叙礼毕,
子牙曰:
“列位君侯见武王不必深言其伐君吊民之故,
只以观政于商为辞俟破纣之后,再作商议。”
众诸侯大喜,俱依子牙之言。
子牙令军政官与哪吒、杨戬前去迎请武王。
后面又有西方二百诸侯随后过黄河,同武王车驾而进。
真个是天下诸侯会合,自是不同。
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今日诸侯会孟津,
纷纷杀气满红尘。
旌旗向日飞龙凤,剑戟迎霜泣鬼神。
士卒赳赳歌化日,军民济济庆仁人。
应知世运当亨泰,四海讴吟总是春。
且说武王同西方二百诸侯来至孟津大营,
探马报入中军帐子牙率领南、北二方四百诸侯,又有数百小诸侯齐来迎接武王径进中军。
先有:
南伯侯鄂顺 东南扬侯钟志明
北伯侯崇应鸾 西南豫州侯姚楚亮
左伯宗智明 东北兖州侯彭祖寿
远伯常信仁 夷门伯武高逵
邠州伯丁建吉 右伯姚庶良
近伯曹宗
众诸侯进营,
止有东伯侯姜文焕未曾进游魂关乃序武王上帐,武王不肯。
彼此固逊多时,武王同众诸侯交相下拜。
天下诸侯俯伏曰:
“今大王大驾特临此地,
使众诸侯得睹天颜仰观威德,早救民于水火之中,天下幸甚!万民幸甚!”武王深自谦让曰:
“予小子发
嗣位先王孤德寡闻,惟恐有负前烈;谬蒙天下诸侯传檄相邀,特拜相父东会列位贤侯观政于商。
若曰予小子冒昧兴师,则予岂敢,
惟望列位贤侯教之!”
内有豫州侯姚楚亮对曰:
“纣王无道,
杀妻诛子焚炙忠良,杀戮大臣,沉湎酒色,弗敬上天,郊庙不祀播弃黎老,昵比罪人。
皇天震怒,绝命于商。
予等奉大王恭行天之罚,伐罪吊民,拯万姓于水火,正应天顺人之举泄人神之愤,天下无不咸悦。
若予等与大王坐视不理,厥罪惟均,望大王裁之。”
武王曰:
“纣王虽不行正道,俱臣下蔽惑之耳。
今只观政于商,擒其嬖幸,令人君改其敝政,
则天下自平矣。”
彭祖寿曰:
“天命靡常,惟有德者居之。
昔尧有天下,因其子不肖,而禅位于舜。
舜有天下,亦因其子之不肖,而禅位于禹。
禹之子贤,能承继父业,于是相传至桀而德衰,暴虐夏政天人怨之;故汤得行天之罚,放桀于南巢,伐夏而有天下。
贤圣之君六七作,至于纣,罪恶贯盈,毁弃善政,戕贼不道皇天震怒,降灾于商,爰命大王以代殷汤,大王幸毋固辞以灰诸侯之心。”
武王谦让未遑。
子牙曰:
“列位贤侯,今日亦非商议正事之时,
俟至商郊再有说话。”
众诸侯佥曰:
“相父之言是也。”
武王命营中治酒,大宴诸侯。
不表。
且说袁洪在营中,
只见报马启曰:
“今有武王兵至孟津下寨,
大会诸侯请元帅定夺。”
殷破败听得,
忙上前言曰:
“周武乃天下叛逆元首,
自兴兵至此所在获捷,军威甚锐,元帅不可轻忽,务要严兵以待。
”
袁洪曰:
“参军之言固善,料姜尚不过一磻溪村夫,
有何本领此皆诸关将士不用心,以致彼侥幸成功。
参军放心,看吾一阵令他片甲不回。”
次日,子牙升帐,众诸侯上帐参见,
有夷门伯武高逵言曰:
“启元帅:
诸侯六百驻兵于此,
俱未敢擅于用兵止在此拒住,只候武王大驾来临,以凭裁夺。
今日若不先擒袁洪,则匹夫尚自逞强,犹不知天吏之不可战也。
望元帅早赐施行。”
子牙曰:
“贤侯之言甚善。
吾必先下战书,然后会兵孟津,方可以示天下之恶惟天下之德可以克之。”
众人皆大喜。
子牙忙修书,差杨戬往汤营内来下战书。
杨戬领命,往成汤营前下马,
大呼曰:
“奉姜元帅将令,
来下战书!”探事小校报与中军袁洪听得周营来下战书,忙命左右:
“令来。”
只见军政官来至营门,令杨戬进见。
杨戬至中军帐见袁洪,呈上战书。
袁洪观看毕,
乃曰:
“吾不修回书,约定明日会兵便了。”
杨戬回至中军,见子牙,言明日会兵。
子牙传令与众诸侯:
“明早会兵。”
俱各各准备去了。
次日,周营炮响,子牙调出大队人马,有六百诸侯齐出,当中是子牙人马俱是大红旗;左是南伯侯鄂顺,右是北伯侯崇应鸾尽是五色幡幢,真若盔山甲海,威势如彪英雄似虎。
布成阵势,三军呐喊,冲至军前。
哨马报与袁洪,袁洪与众将出营观看子牙大兵队伍,只见天下诸侯雁翅排开分于左右,当中是元帅姜尚,左有鄂顺右有崇应鸾。
有诗为证,
诗曰:
诸侯共计破朝歌,
正是神仙遇劫魔。
百万雄师兴宇宙,奇功立在孟津河。
姜尚东征除虐政,诸侯拱手尊号令。
妖氛滚滚各争先,杨戬梅山收七圣。
话说袁洪在马上见姜子牙身穿道服,乘四不相来至军前,左右排列有众位门人次后武王乘逍遥马,南北分列众位诸侯。
只见袁洪银盔素铠,坐下白马,使一条镔铁棍,担在鞍鞒英雄凛凛。
怎见得袁洪好处,
有赞为证:
银盔素铠,
缨络红凝。
左插狼牙箭,右悬宝剑锋。
横担镔铁棍,白马似神行。
幼长梅山下,成功古洞中。
曾受阴阳诀,又得天地灵。
善能多变化,玄妙似人形。
梅山称第一,保纣灭周兵。
话说子牙向前问曰:
“来者莫非成汤元帅袁洪么?”袁洪曰:
“你可就是姜尚?”子牙曰:
“吾乃奉天征讨扫荡成汤天保大元帅。
今天下归周,商纣无道,天下离心离德,只在旦夕受缚,料你一杯之水安能救车薪之火哉!汝若早早倒戈纳降,尚待汝以不死;如若不肯旦夕一朝兵败,玉石俱焚,虽欲求其独生何可及哉。
休得执迷,徒劳伊戚。”
袁洪笑曰:
“姜尚,你只知磻溪捕鱼,
水有深浅今幸而五关无有将才,让你深入重地,你敢于巧言令色惑吾众听耶!”回顾左右先行曰:
“谁与吾拿此鄙夫,
以泄天下之愤?”傍有一人大呼曰:
“元帅放心
待我成功!”走马飞临阵前摇手中枪直取姜子牙。
傍有右伯侯姚庶良纵马摇手中斧,
大呼曰:
“匹夫慢来,
有吾在此!”也不答话两马相交,枪斧并举,
一场大战。
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征云荡荡透虚空,
剑戟兵戈扰攘中。
今日姜公头一战,孟津血溅竹梢红。
话说姚庶良手中斧转换如飞,不知常昊乃是梅山一个蛇精,姚庶良乃是真实本领那里知道,只要成功。
常昊不觉败下阵去,姚庶良便催马赶来。
不知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