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封神演义 by 许仲琳
2018-5-28 18:50
第五回 云中子进剑除妖
诗曰:
白云飞雨过南山,
碧落萧疏春色闲。
楼阁金辉来紫雾,交梨玉液驻朱颜。
花迎白鹤歌仙曲,柳拂青鸾舞翠鬟。
此是仙凡多隔世,妖氛一派透天关。
不言纣王贪恋妲己,终日荒淫,不理朝政。
话说终南山有一炼气士,名曰云中子,乃是千百年得道之仙。
那日闲居无事,手携水火花篮,意欲往虎儿崖前采药。
方才驾云兴雾,忽见东南上一道妖气,直冲透云霄。
云中子打一看时,
点首嗟叹:
“此畜不过是千年狐狸,
今假托人形潜匿朝歌皇宫之内,若不早除,必为大患。
我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忙唤金霞童子:
“你与我将老枯松枝取一段来,
待我削一木剑去除妖邪。”
童儿曰:
“何不用照妖宝剑,斩断妖邪,
永绝祸根?”云中子笑曰:
“千年老狐岂足当吾宝剑!只此足矣。”
童儿取松枝与云中子,削成木剑,
分付童子:
“好生看守洞门,
我去就来。”
云中子离了终南山,脚踏祥云,望朝歌而来。
怎见得,有诗为证,
诗曰:
不用乘骑与驾舟,
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世界须臾至,石烂松枯当一秋。
且不言云中子往朝歌来除妖邪。
只见纣王日迷酒色,旬月不朝,百姓皇皇,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内有上大夫梅伯与首相商容、亚相比干言曰:
“天子荒淫,
沉湎酒色不理朝政,本积如山,此大乱之兆也。
公等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当尽的大义。
况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
下官与二位丞相俱有责焉。
今日不免鸣钟击鼓,齐集文武,请驾临轩,各陈其事,以力诤之庶不失君臣大义。”
商容曰:
“大夫之言有理。
”
传执殿官:
“鸣钟鼓请王升殿。”
纣王正在摘星楼宴乐,听见大殿上钟鼓齐鸣,
左右奏:
“请圣驾升殿。”
纣王不得已,
分付妲己曰:
“美人暂且安顿,
待朕出殿就回。”
妲己俯伏送驾。
纣王秉圭坐辇,临殿登座。
文武百官朝贺毕。
天子见二丞相抱本上殿,又见八大夫抱本上殿,与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抱本上殿。
纣王连日酒色昏迷,情思厌倦,又见本多,一时如何看得尽?又有退朝之意。
只见二丞相进前,
俯伏奏曰:
“天下诸侯本章候命,
陛下何事旬月不临大殿?日坐深宫全不把朝纲整理,此必有在王左右迷惑圣聪者。
乞陛下当以国事为重,无得仍前高坐深宫,废弛国事,大拂臣民之望。
臣闻天位惟艰,况今天心未顺,水旱不均,降灾下民,未有不非政治得失所致。
愿陛下留心邦本,痛改前辙,去谗远色,勤政恤民,则天心效顺国富民丰,天下安康,四海受无穷之福矣。
愿陛下幸留意焉。”
纣王曰:
“朕闻四海安康,万民乐业,
止有北海逆命已令太师闻仲剿除奸党。
此不过疥癣之疾,何足挂虑?二位丞相之言甚善,朕岂不知!但朝廷百事俱有首相与朕代劳,自是可行,何尝有壅滞之理?纵朕临轩亦不过垂拱而已,又何必哓哓于口舌哉?”
君臣正言国事
午门官启奏:
“终南山有一炼气士云中子见驾,
有机密重情未敢擅自朝见,请旨定夺。”
纣王自思:
“众文武诸臣还抱本伺候,
如何得了。
不如宣道者见朕闲谈,百官自无纷纷议论,且免朕拒谏之名。”
传旨:
“宣!”云中子进午门,过九龙桥,
走大道宽袍大袖,手执拂尘,飘飘徐步而来。
好齐整!但见:
头带青纱一字巾,脑后两带飘双叶,
额前三点按三光脑后双圈分日月。
道袍翡翠按阴阳,腰下双绦王母结。
脚登一对踏云鞋,夜晚闲行星斗怯。
上山虎伏地埃尘,下海蛟龙行跪接。
面如傅粉一般同,唇似丹朱一点血。
一心分免帝王忧,好道长,两手补完天地缺。
道人左手携定花篮,右手执着拂尘,近到滴水檐前,执拂尘打个稽首口称:
“陛下,贫道稽首了。”
纣王看这道人如此行礼,心中不悦,
自思:
“朕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虽是方外,却也在朕版图之内这等可恶!本当治以慢君之罪,诸臣只说朕不能容物。
朕且问他端的,看他如何应我。”
纣王曰:
“那道者从何处来?”
道人答曰:
“贫道从云水而至。”
王曰:
“何为云水?”道人曰:
“心似白云常自在,
意如流水任东西。”
纣王乃聪明智慧天子,
便问曰:
“云散水枯,
汝归何处?”道人曰:
“云散皓月当空水枯明珠出现。”
纣王闻言,转怒为喜,
曰:
“方才道者见朕稽首而不拜,
大有慢君之心。
今所答之言甚是有理,乃通知通慧之大贤也。”
命左右:
“赐坐。”
云中子也不谦让,旁侧坐下。
云中子欠背而言曰:
“原来如此。
天子只知天子贵,三教元来道德尊。”
帝曰:
“何见其尊?”云中子曰:
“听衲子道来:
但观三教,
惟道至尊。
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
避樊笼而隐迹,脱俗网以修真。
乐林泉兮绝名绝利,隐岩谷兮忘辱忘荣。
顶星冠而曜日,披布衲以长春。
或蓬头而跣足,或丫髻而幅巾。
摘鲜花而砌笠,折野草以铺茵。
吸甘泉而漱齿,嚼松柏以延龄。
歌之鼓掌,舞罢眠云。
遇仙客兮,则求玄问道;会道友兮,则诗酒谈文。
笑奢华而浊富,乐自在之清贫。
无一毫之挂碍,无半点之牵缠。
或三三而参玄论道,或两两而究古谈今。
究古谈今兮叹前朝兴废,参玄论道兮究性命之根因。
任寒暑之更变,随乌兔之逡巡。
苍颜返少,发白还青。
携单瓢兮到市廛而乞化,聊以充饥;提锄篮兮进山林而采药,临难济人。
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以回生。
修仙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
判凶吉兮明通爻象,定祸福兮密察人心。
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
谒飞神于帝阙,步罡气于雷门。
扣玄关,天昏地暗;击地户,鬼泣神钦。
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精华。
运阴阳而炼性,养水火以胎凝。
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
按四时而采取,炼九转而丹成。
跨青鸾直冲紫府,骑白鹤游遍玉京。
参乾坤之妙用,表道德之殷勤。
比儒者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截教兮五刑道术,正果难成。
但谈三教,惟道独尊。”
纣王听言大悦:
“朕聆先生此言,
不觉精神爽快如在尘世之外,真觉富贵如浮云耳!但不知先生果住何处洞府?因何事而见朕?请道其详。”
云中子曰:
“贫道住终南山玉柱洞,
云中子是也。
因贫道闲居无事,采药于高峰,忽见妖气贯于朝歌,怪气生于禁闼。
道心不缺,善念常随,贫道特来朝见陛下,除此妖魅耳。”
纣王笑曰:
“深宫秘阙,禁闼森严,防维更密,
又非尘世山林
妖魅从何而来?先生此来莫非错了?”云中子笑曰:
“陛下若知道有妖魅,
妖魅自不敢至矣。
惟陛下不识这妖魅,他方能乘机蠹惑。
久之不除,酿成大害。
贫道有诗为证,
诗曰:
艳丽妖娆最惑人,
暗侵肌骨丧元神。
若知此是真妖魅,世上应多不死身。”
纣王曰:
“宫中既有妖气,将何物以镇之?”云中子揭开花篮,取出松树削的剑来拿在手中,对纣王曰:
“陛下不知此剑之妙,
听贫道道来:
松树削成名巨阙其中妙用少人知。
虽无宝气冲牛斗,三日成灰妖气离。”
云中子道罢,将剑奉与纣王。
纣王接剑曰:
“此物镇于何处?”云中子曰:
“挂在分宫楼,
三日内自有应验。”
纣王随命传奉官:
“将此剑挂在分宫楼前。”
传奉官领命而去。
纣王复对云中子曰:
“先生有这等道术,
明于阴阳能察妖魅,何不弃终南山而保护朕躬?官居显爵,扬名于后世岂不美哉!何苦甘为淡薄,没世无闻。
”云中子谢曰:
“蒙陛下不弃幽隐,欲贫道居官。
贫道乃山野慵懒之夫,不识治国安邦之法,日上三竿堪睡足,裸衣跣足满山游。”
纣王曰:
“便是这等,有什么好处?何如衣紫腰金,
封妻荫子
有无穷享用?”云中子曰:
“贫道其中也有好处:
身逍遥,
心自在不操戈,不弄怪,万事忙忙付肚外。
吾不思理正事而种韭,吾不思取功名如拾芥,
吾不思身服锦袍吾不思腰悬角带,吾不思拂宰相之须,吾不思借君王之快吾不思伏弩长驱,吾不思望尘下拜,吾不思养我者享禄千钟吾不思簇我者有人四被。
小小庐,不嫌窄;旧旧服,不嫌秽。
制芰荷以为衣,结秋兰以为佩。
不问天皇、地皇与人皇,不问天籁、地籁与人籁。
雅怀恍如秋水同,兴来犹恐天地碍。
闲来一枕山中睡,梦魂要赴蟠桃会。
那里管玉兔东升,金乌西坠。”
纣王听罢,
叹曰:
“朕闻先生之言,
真乃清静之客。”
忙命随侍官:
“取金银各一盘,为先生前途盘费耳。”
不一时,随侍官将红漆端盘捧过金银。
云中子笑曰:
“陛下之恩赐,贫道无用处。
贫道有诗为证,
诗曰:
随缘随分出尘林,
似水如云一片心。
两卷道经三尺剑,一条藜杖五弦琴。
囊中有药逢人度,腹内新诗遇客吟。
一粒能延千载寿,慢夸人世有黄金。”
云中子道罢,离了九间大殿,打一稽首,
大袖飘风扬长竟出午门去了。
两边八大夫正要上前奏事,又被一个道人来讲甚么妖魅,便耽阁了时候。
纣王与云中子谈讲多时,已是厌倦,袖展龙袍,驾起还宫令百官暂退。
百官无可奈何,只得退朝。
话说纣王驾至寿仙宫前,不见妲己来接见,
纣王心甚不安。
只见侍御官接驾,
纣王问曰:
“苏美人为何不接朕?”侍驾官启陛下:
“苏娘娘偶染暴疾,
人事昏沉卧榻不起。”
纣王听罢,忙下龙辇,急进寝宫,揭起金龙幔帐,见妲己面似金枝唇如白纸,昏昏惨惨,气息微茫,恹恹若绝。
纣王便叫:
“美人,早晨送朕出宫,美貌如花,
为何一时有恙
便是这等垂危?叫朕如何是好?”看官:
这是那云中子宝剑挂在分宫楼,
镇压的这狐狸如此模样。
倘若是镇压的这妖怪死了,可不保得成汤天下!
也是合该这纣王江山有败,
周室将兴故此纣王终被他迷惑了。
表过不题。
只见妲己微睁杏眼,强启朱唇,作呻吟之状,
喘吁吁叫一声:
“陛下!妾身早晨送驾临轩
午时远迎陛下不知行至分宫楼前候驾,猛抬头见一宝剑高悬,不觉惊出一身冷汗竟得此危症。
想贱妾命薄缘悭,不能长侍陛下于左右,永效于飞之乐耳。
乞陛下自爱,无以贱妾为念。”
道罢,泪流满面。
纣王惊得半晌无言,
亦含泪对妲己曰:
“朕一时不明,
几为方士所误。
分宫楼所挂之剑,乃终南山炼气之士云中子所进,言朕宫中有妖气将此镇压,孰意竟于美人作祟!乃此子之妖术,欲害美人故捏言朕宫中有妖气。
朕思深官邃密之地,尘迹不到,焉有妖怪之理!
大抵方士误人,
朕为所卖!”传旨急命左右:
“将那方士所进木剑
用火作速焚毁毋得迟误!几惊坏美人。”
纣王再三温慰,一夜无寝。
看官:
纣王不焚此宝剑,还是商家天下;只因焚了此剑,妖气绵固深宫把纣王缠得颠倒错乱,荒了朝政,人离天怨白白将天下失于西伯,此也是天意合该如此。
不知焚剑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