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06章 變幻不壹兩地比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他三嬸,妳家豬餵了嗎?”
  李隆基等人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吃餛飩的百姓們聊小家中的大事,餵豬。
  “我家的四口豬送到集中養殖點餵養,妳家的沒送去?”
  被稱呼為三嬸的婦人手上拿著壹塊肥皂,剛剛領的。
  她辦了個會員,交三十錢。
  對方叫無憂匠行,在講經論道的場地打廣告。
  順便派人找百姓辦理會員,三十錢。
  百姓家中紮籬笆、修火竈、墻面抹灰、屋頂竄瓦……
  皆可找無憂匠行的人,會員打八折,三日內辦理送肥皂壹塊。
  她就辦壹個,家中男人出去幹活,她也有其他的工作,需要收拾房子,找人更利索。
  價錢對方說好的,按照市價,不多要。
  無憂匠行的人在衙門有備案,註冊過信息,另外交壹筆押金。
  跟京兆府的三個工盟差不多,河南府也有工盟,但總有人不願意進去,自己組隊。
  旁邊的人看看她手上的肥皂:“怕他們餵不好,自己養著更放心。”
  “自己養,雨水大了可不行,報紙上講,明年開始,洛陽周圍養殖戶不準讓糞水直接流入河中。
  我家裏的剩下的麥麩、稻糠全用來餵雞,豬給別人照看,省心。
  妳想啊,他們按照殺豬時候的重量的壹成收錢,他們不好好養,收到的錢就少。
  何況他們答應,養死了要賠償,按照平均成豬的價錢賠。
  妳不送去,到時候妳家要修大糞池,連著人的壹起裝進去發酵。”
  這個三嬸講著她的盤算,聽上去好有道理。
  “哦哦!回去我跟我家那口子說說,我家六頭豬呢。”
  這人說到六頭豬的時候聲音變大,有優越感。
  換到以前河南府洛陽旁邊的山村,有兩頭豬,就能娶個壹般人家的閨女了。
  當然現在不可能,人家那個閨女說不定自己養著四頭豬和壹百多只走山雞,平日裏幹活,順便看報紙、寫養殖技術心得、算賬。
  兩頭豬想娶壹個?妳自己是豬吧?
  旁邊另壹人聽著,出聲:“壹會兒我回家,把家裏的豬送去,要在豬耳朵上打個洞,拴上卡片。
  聽人說,京兆府周邊的州府百姓自己家養,到了洛陽,怎麽要集中?”
  拿著肥皂的三嬸:“這妳就不懂了吧?這叫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壹地壹策、壹方壹法。”
  “是是是,三嬸有學問。”旁邊的人聽得不是很懂,訕笑著。
  “沒辦法,不學怎麽教娃兒?家裏的老大老二在學堂不好好學,上旬考評,竟然齊齊掉出前五十名,壹個五十壹,壹個五十二,唉!”
  這三嬸壹臉愁苦之色,連連搖頭。
  周圍的人看她,有人嘴動了動,終究沒敢出聲。
  但有人不認識她:“哪個學堂?”
  “縣學,洛陽縣的。”那個三嬸語氣平平地回答。
  “原來是縣……洛陽縣?”問的人剛壹聽是縣學,以為哪個小縣的。
  沒想到是洛陽縣,城裏的,跟長安的長安縣和萬年縣有什麽區別?
  洛陽縣的縣學五十來名?妳唉聲嘆氣的,妳……不跟妳說話了。
  附近有的人不管人家孩子學習多麽好,惦記把豬給交出去集中養殖。
  相互招呼著,找小火車回家。
  養豬跟養豬不同,自己家按照數量出豬食,別人集中養殖,拿走壹成的費用。
  自己家不出豬食,壹個掏錢,另壹個養好了後對方拿走九成。
  最後壹種不劃算,自己需要買豬崽子,若自己家的母豬產崽,需要給別人小豬護理費。
  實際上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另外種地的人把糧食副產品合理利用,保護環境衛生。
  養豬的多了,糞水直排河裏不行,洛陽的水系很重要。
  喝水可以燒開了,洗衣服和洗澡、遊泳,不能燒開了再用。
  日照正中,李易洗個澡,換身白大褂先去看萬昭遠。
  萬昭遠的媳婦兒正給丈夫用水擦身子其他的地方,那條腿不能動。
  萬昭遠看到李易,露出尷尬的神色:“李東主來了啊!”
  “剛上完鋼板,不可有讓肌肉緊張的行為,以免影響恢復。”
  “啊?”萬昭遠沒聽懂。
  “不準行周公之禮。”李易換個說法。
  “行禮?”萬昭遠迷茫。
  “李東主,我與我家郎君說。”他媳婦兒臉紅了。
  “繼續用藥,結束再吃飯,今天吃魚,河裏撈的。”
  李易又給掛吊瓶,處理完,轉身去換衣服,找地方進餐。
  “東主,二號餐廳。”小機器人剛才守在門口,跟上提供情報。
  李易換好衣服,小跑著過去,永穆公主和小蘭坐在壹張桌子旁等待。
  “今天想吃什麽?沒有的話,我現去做。”
  李易心情好,看美女高興。
  “已經叫人做了,吃魚,遊艇在河上,吃魚方便。”永穆公主同樣開心。
  她話音落,有小機器人過來送餐。
  盤子上果然是魚,紅燒的……帶魚。
  “它們怎麽遊到伏牛山地區了?”
  李易笑著問,河上吃魚方便跟吃帶魚有什麽關系?
  永穆公主也笑:“它們不想遊泳,乘車來的。”
  “給我來壹碗主動跳鍋裏的大米。”李易坐下。
  “還有往自己身上撒鹽的黃瓜、跳開水裏洗澡的蘿蔔絲呢。”
  小蘭端來壹碟黃瓜鹹菜和三碗蘿蔔絲湯。
  三人都吃個半飽,接下來用幹果和水果填。
  李易拿個小鉗子剝松子:“東北的天氣眼下不錯,他們可早日歸來。”
  “咱們的莊戶和羽林飛騎出動,自是無憂。
  倒是聽聞早上李郎臨時當過中書令,朝中事務繁忙否?
  密州比之明州,如何?”
  永穆公主說早上的事情,她那時已經睡覺了,未參與。
  “兩地山川、丘陵、平原,所占比例差不多。
  密州為各三分之壹左右,海州平原占四成。
  眼下以礦產資源論,密州優於明州。
  明州最適合發展海洋經濟,密州礦物種類繁多,品位高。
  明州可利用地理優勢,進行養殖,不止養海產品。”
  李易對比兩個地方的情況,現在的明州遠遠比不上密州。
  小蘭眨眨眼睛:“李郎,有人提前賣會員,充三十錢,往後……”
  她介紹無憂匠行。
  “稍後問問,匠行沒有對錯,運營機制和管理才重要。”李易扭頭看向窗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