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24章 貨幣怎樣好推廣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阿倍仲麻呂琢磨壹下:“妳是說燒石灰?”
  “正是,用來殺菌。”高樹純壹郎比劃壹下。
  “回去試試,燒石灰我國有,為何叫生石灰?”阿倍仲麻呂對稱呼上的問題不是很習慣。
  “因為還可以變成熟石灰,在某些方面用途重合,在某些方面又各有不同。”高樹純壹郎在報紙上學了不少知識。
  “不知能否學到制作兌換券的方法,回去用來印錢。”阿倍仲麻呂知道兌換券是什麽。
  名義上叫兌換券,實際上就是貨幣。
  他最愁其實是百姓們不願意使用銅錢,國內的分封出去的小國多。
  有的地方不產銅,平城京鑄造銅錢,別處的百姓覺得銅錢沒用。
  說東西值多少錢,比不上自己看。
  用十個雞蛋,能換多少米或布,自己心裏有數。
  十個雞蛋換了幾個銅錢,用銅錢買不到那些米和布怎麽辦?
  換到手的東西是自己需要的,自己不需要銅,銅不能吃、不能穿。
  然後想到了個辦法,允許有官的人用錢來升官。
  官員自己攢錢,必須是銅錢,捐壹筆,按照多少給不同的官。
  沒有官的人,捐五千個銅錢就給個官。
  官員發俸祿,也用銅錢支付,讓拿銅錢買東西。
  不過只能在平城京和京畿道流通,外面的人還是不要。
  阿倍仲麻呂等人想不通,因為什麽?大唐的百姓就喜歡用銅錢,還有制造惡錢的。
  換到自己的國家,差哪?
  帶著壹肚子疑惑,眾人繼續逛東市。
  感受著大唐的繁榮,羨慕大唐京兆府百姓的生活。
  市場上的東西太多了,可謂琳瑯滿目。
  百姓們掏著錢,找著錢,甚至是盲人買東西也用兌換券。
  兌換券上有盲點,按照制造水印的方法加入,不同面值的錢的盲點不同。
  再根據兌換券的手感和大小,只要是新壹點的,盲人可以分辨。
  而具體購買上,不用盲人分辨,旁邊有熱心的百姓幫忙。
  賣貨的人遇到盲人,不但不敢給差的,還要挑好的給,再多給壹點,就怕有人報官。
  “這位大哥,攤主人好,多給妳兩錢的肉。”倭國使臣看著壹個人幫忙盲人看著買東西。
  多給兩錢的錢也是重量,十錢壹兩的錢,不是銅錢的面值兩錢。
  “誒,嘿嘿!”盲人把找回來的錢小心揣好,拎起肉,用棍子點著地離開。
  立即有好心人跟上,扶著這個三十來歲的人往家走。
  倭國使臣感慨大唐京兆府的民風,下道真備看到賣油炸饊子的,從袖子裏掏出來兩個銅錢。
  他走過去遞銅錢:“給我來壹卷。”
  攤主看看他拿的錢,仔細辨別:“不賣,不認識。”
  “我日本的錢,與大唐開元通寶壹樣。”下道真備示意對方看。
  攤主搖頭:“那也不要,感覺上沒有開元通寶重。”
  “我加壹錢,三錢抵兩錢。我是日本使臣。”下道真備郁悶了,又補壹個銅錢。
  “日本使臣也不能買東西少給錢,除非妳是李東主,我白送。”攤主說著接到手上掂量幾下。
  點頭:“賣妳了,怎麽說妳都是日本使臣。”
  說完他收起錢,示意旁邊的婦人給下道真備用毛邊紙包壹卷饊子。
  婦人仔細選壹選,找壹個看上去比較大的,實際上面的重量都吃稱好的饊子遞給下道真備。
  下道真備心情好了,這個看著大。
  他掰下來壹根,放到嘴裏咬,酥脆。
  旁邊的藤原馬養緊跟著捏下來壹根:“真羨慕他們的錢到哪都能花。”
  “李易足智多謀,或許知道什麽原因,能解我國內之憂。”高樹純壹郎想到了個辦法。
  據說宰相遇到困難會去李家莊子求教,李家莊子出的學子,在縣和村子裏幹得不錯。
  說明當師傅的有本事,問壹問自己的日本怎麽銅錢流通不出去,李易能給出主意?
  ……
  畢構已經在幫高樹純壹郎問了,倭國使臣入唐,除了進貢的東西,還有大量的倭國產品。
  包括白銀,白銀在制造和同開珎的用過,後來由於白銀少,就取消了。
  大唐的白銀比黃金還少,沒發現什麽大的礦。
  白銀在大唐屬於奢侈品,用來制造銅鏡和首飾。
  添加了壹點白銀的銅鏡,跟玻璃鏡子差不多,就是總擦容易把銀子給擦沒了。
  “要不要收他們的稅?”畢構小心地站在壹個工坊門口,看李易操作。
  李易在制作石蕊試紙,現在是關鍵步驟,不準別人打擾。
  畢構說完,李易扭頭瞪他壹眼,畢構趕緊閉嘴。
  “我這裏有硫酸和燒堿,出了問題就完了。等我壹下。”
  李易繼續操作,加硫酸的是紅色試紙,用來測堿;第二種加了燒堿,用來測酸。
  百姓總是憑借經驗看土壤的酸堿度會出錯,李易抽時間收集到了石蕊,經過兩天的加工,今天出成品。
  等幹了就可以用了,不過需要壹個對照,他得自己調色。
  半個時辰,學習的工匠們看明白了。
  李易松口氣,走出來,讓工匠們大量制作,石蕊不夠了就再收。
  石蕊現在是藥,比較好找,不值錢,小孩子帶個小鏟子就能采許多。
  “有了試紙,百姓們在種田的時候的選擇便多了,能很輕易地知道自己的地什麽情況,需要添加什麽東西中和,或者是種植哪種作物。”
  李易手上有個小竹片,上面放了兩條石蕊試紙。
  “化學是吧?”畢構根本不懂原理,只知道這學問非同小可。
  “對,而且我不說出去,幾百年都不會有人造出來。”
  李易絲毫不謙虛,石蕊試紙他就沒打算教給外人。
  他會出售試紙和對照表,讓朝廷買。
  “要送給百姓用?”畢構壹聽跟種地有關系,就認為李易送。
  “朝廷出錢,壹包壹百個裝,加上兩個對照表,萬壹有壹個丟了或壞了,有備份。
  官府拿了,發給百姓,百姓去看自己家的田地,再拿著回來找衙門的表來比對。
  壹包二十錢,若以後不需要對照表,十九錢,妳看好不好。”
  李易都打算好了,賣錢,種田是朝廷應該管的。
  “不好,妳這東西成本多少?”畢構拒絕,他認為買了會吃虧。
  “老畢妳別總琢磨材料成本,妳不考慮技術成本?我省吃儉用,經過了幾十萬次的嘗試,發明……”
  “老夫不信,妳應該是直接就做出來了,最多失敗壹兩次。”畢構還是拒絕。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