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37章 不入官場於外飄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第壹步成了。”政事堂中,姚崇坐在椅子上,叫人泡了杯茶,長出壹口氣。
  前些日子,幹旱有苗頭的時候,他已經給地方上下了行文。
  地方各州府卻陽奉陰違,直到現在,蝗蟲多了已成災。
  如今好了吧?減產了吧?要不是李易那裏出去親自操作,就應該把妳們都抓起來。
  姚崇生氣,老夫說話不好使了是吧?
  他還不知道,李易掌握的資料上,第壹年蝗災,他也有所猶豫。
  加上春夏交際的時候,損失並不大,他就是觀察。
  到了秋收時候損失,百姓還能活,畢構在河南府壹直跟著迷信和應對百姓官員,頂著他。
  第二年更嚴重了,畢構被調回來,他為了經濟著想,下了死命令。
  那時就要操刀砍腦袋了,地方才不得不讓百姓抓蝗蟲埋掉。
  今年他提前得知消息,並關註著李易。
  李易平時雲淡風輕的都著急,說明問題嚴重。
  “咱壹個宰相,只能喝從二品的茶,上面還有三個品級。”盧懷慎自己放茶葉泡壹碗。
  “只有陛下、宋王他們與李易喝,嘗壹下都不給嘗。”張說跟著抱怨。
  他們的茶葉由天上人間提供,十四個品級的茶,他們喝第四個。
  姚崇的心思根本沒放在茶葉上,他道:“今年夏收的蝗災已成定局,太行山東面的各州損失不大。
  收割完的壹些日子裏,田中的蝗蟲才會更多,然後需要泡水,翻耕。
  老夫要下令,現在直接翻耕,把蝗蟲卵曬出來,然後再泡水淹。”
  盧懷慎和張說詫異地看著姚崇,老姚現在懂農事了,厲害哦。
  說起來耕種和殺蟲卵,壹套壹套的。
  “元之,人工孵化技術才最為重要。”盧懷慎發現在蝗災期間隱藏的東西。
  百姓養雞養鴨,會讓老母雞來抱窩,再分出來鴨崽兒給鴨子帶。
  老母雞抱窩就不會下蛋,而且會變瘦。
  抱窩完了,老母雞不愛下蛋,帶著雞崽兒亂跑,教雞崽兒怎麽找東西吃。
  壹下子耽誤好長時間,百姓寧願賣蛋,也不願意給母雞抱窩,除非是家中的雞少了。
  現在的人工孵化技術厲害,用不著老母雞,人就管了。
  而且還是好幾種方法,炕的最容易控制溫度。
  姚崇想了壹下:“他拿出來,自然收不回去,往後大唐確實能養更多的雞鴨。”
  他承認,蝗災之後,百姓養雞鴨會增加。
  不給雞鴨餵好料,麩子的話,雞鴨會自己找食兒吃。
  尤其是夏天的糞坑旁邊,總有雞在那裏吃蛆,鴨子則下水找小魚小蝦。
  每壹戶多幾只雞鴨,對壹戶人家來說,是個補貼。
  張說喝壹大口茶,吧嗒吧嗒嘴兒:“李易出名了,不曉得以後會怎樣。”
  “李家莊子外圍查得更嚴了而已,張家村子和莊子的地方挖出來渠,上面架小橋,皇莊那裏更過不去。”
  盧懷慎看似不滿,他還想去莊子上玩耍,主要是在食堂中看別人吃飯的時候熱鬧。
  “明明是個大才,陛下偏要藏著掖著,不準別人去問了,去年就專門開壹個秀才科讓他考,然後給官,多好。”
  張說也有事情想要去問李易,原來還能問,現在不行了。
  “誰有好東西不藏著?何況放出去確實能把事情辦好的存在。”
  姚崇表示理解,卻同樣不愉快。
  他心中始終不服氣,要與李易壹較高下。
  李易入了朝堂,大家各憑本事。
  李易不進來,只在外面飄,想找他比也沒辦法按照同壹個遊戲規則來作。
  正常應對蝗災,李易進了朝堂,必須說清楚為什麽會知道有旱災和蝗災,然後申請如何處理。
  權力相互制約,最後是到政事堂和陛下那裏決定。
  如今可不是,李易不需要跟任何人說,他帶著雞鴨就沖出去了。
  到地方當天解決地盤問題,隔兩天跟畢構搭上線。
  本應是朝政的事情,被他硬生生用錢給砸出來壹片路。
  感覺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妳們說,他懂不懂官面上的規則?比如寫文書了、哪個部門應該如何處理事務?”
  張說突然想到了個問題,李易沒當過官,進官場,哪怕是給個縣令,知道怎麽作?
  盧懷慎搖頭:“老夫只知道他行賄手段厲害,給人好處還不留把柄,比如……給妳們家裝修。”
  “老盧,這話說出來心裏不虧得慌?”張說不答應了,什麽就給我們家裝修?
  “不如妳我等人使使力氣,讓他當上官。”姚崇出主意。
  “元之妳先上。”盧懷慎表示自己給打輔助。
  “陛下會恨死我們。”張說拒絕。
  這時張說口中的陛下李隆基在跟李旦和豆盧貴妃、王皇後、李成器,繪聲繪色地講著他在得到的消息。
  此刻的他像個孩子:“所有的州府全完了,就懷州、鄭州和河南府沒事情,尤其是河南府……”
  豆盧貴妃臉上是慈愛的神色,好久不見李隆基這個樣子了。
  上壹次似乎是李隆基還沒有出去開府,被她撫養的日子裏。
  之後權利爭鬥,大家沒什麽笑容,壹場場殺下來,李隆基變成了皇帝,太平公主也死了。
  今天看著自己撫養大的孩子那開心的樣子,豆盧貴妃眼淚突然掉下來。
  她擡袖子擦擦,問道:“那孩子可是回來了?”
  “應該往回走了吧,他行事不喜歡在最後的時候還在,而是說出了辦法,壹旦操作後,他便不去管。
  別的臣子會爭功,他只求事功。這邊皇後還有壹個來月,他定然要趕在之前。”
  李成器對李易行事風格比較了解。
  “此等大功給了什麽?”李旦問兒子。
  “等他回來是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的文散官。”李隆基說出來,他就是不給實際的官職。
  給了之後別的官員會利用官場上的規則去欺負人。
  雖然他覺得李易不怕,可總是麻煩,有那時間,李易不如在莊子裏寫醫書。
  李旦點點頭,他同樣怕給知事官,知道還是散官,放下心:“此等大才,要好生……去對待。”
  他想說好生用之,發現用‘用’這個字,顯得疏遠了。
  “叔叔其實就想作利民的事情,以前說要當個縣令,現在他管的那些人,可不比尋常的中縣縣令少。”
  王皇後摸摸肚子,笑容滿面地說道。
  “我準備幫易弟賣茶葉,京兆府周邊清明和谷雨前的茶葉全被他收了,莊子裏宋管事專門找到了六李莊,給送去了十四個品級的茶,哦,還有五個品級的茶葉沫子。”
  李成器說到茶葉的事情,同時慶幸,自己確實弄了壹個六李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