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862章 費錢於途作怎想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畢構也吃面,心不在焉的模樣,他就想不明白驛站如何自己養活自己。
  換個人說,他能把壹碗面扣到對方臉上,李易說,他考慮的不是可行性,而是究竟如何操作。
  等壹碗面連著湯被他吃完,他還是沒想出來。
  李易陪著畢構出來在外面散步消化食兒。
  “小易,妳告訴我錢從何來?”畢構放棄自己想。
  “現在就有的,百姓讓驛卒幫忙帶信和帶貨,給錢,當然,都是富貴人家。
  咱們把業務展開,官驛和民驛同時操作,順便民驛有償服務百姓,開水是免費的。
  百姓不住宿,自己帶幹糧和鹹菜,免費喝開水,驛站賺不到錢……”
  李易說起他那時的物流與客棧,酒店好點的,大廳裏面有免費水,不好的沒有,除非住宿。
  驛站主動承擔,反正它得燒水給客人。
  若是百姓住宿,同樣的價錢,在驛站安全,哪怕是住大通鋪,壹錢住壹晚上,並不多。
  商人更需要驛站,找地方休息,加上貨物幫忙看著,可以多要點錢。
  畢構聽明白了,搖頭:“不妥,百姓拿有許多的信和東西要帶,賺不回來。”
  “是哈,百姓沒有那麽多在外的親人。”李易笑著附和。
  接著笑容不改:“但咱們可以讓人用驛站送貨。老畢妳看啊,哈密瓜妳知道吧?吃不到?”
  “到地方就爛了。”畢構面色難看,認為李易在調侃他。
  “走三百裏的快遞,不,驛站,從采摘下來,到送至妳手裏,它就能吃。
  十裏壹驛,我若在當地,我會派人到長安詢問誰想買,交錢,湊夠壹定的數量了,走驛站送來。”
  李易舉個簡單的例子,哈密瓜可以保存壹段時間,十天半個月的。
  “價錢貴。”畢構不想花那個錢。
  “當地的哈密瓜在當地並不值錢,只要當地壹個瓜,不兩個瓜可以多賺壹錢,剩下的全是路費。
  壹個瓜妳支付十錢的路費,兩個瓜二十五錢,妳還不想吃?
  我在哈密設立壹個商行,在長安設立壹個商行。
  長安商行負責詢問別人要買什麽,不壹定非得是哈密地區的哈密瓜,也可以是其他地方的東西。
  別處同樣有商行,湊壹批,拿了錢傳消息過去,當地走驛站給送來……”
  李易講解,要求時間不同,加的價錢自然也不同。
  想吃嶺南的荔枝,只要肯花錢,壹天跑壹千五百裏,也在荔枝爛掉前給妳送到手上。
  十裏壹驛,妳砸錢,用快馬給妳跑。
  換成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的東西,路費則便宜。
  選中東西,給妳用壹百五十裏壹天的速度送,壹個月內也送到了。
  對於李易那個時候,這速度就沒人買了,妳當妳賣大型機械呢?
  在大唐,從嶺南到長安,壹個月內,簡直快到不可思議。
  關鍵是許多東西長安沒有,商人若大量運輸,壹天可走不了壹百五十裏。
  畢構越聽眼睛越亮:“如此說來,無須非得長安,其他兩個地方之間,亦可這般操作。”
  “然!到時驛站就賺錢了,妳也能收到稅,驛站錢多了,幫忙修修路。
  失去了土地又成了逃戶的人重新入籍,在驛站幫忙,或者是從驛站取了貨物,分到當地的村子各戶。”
  李易在說快遞服務,他沒有飛機和汽車、火車,只能走驛站的路線。
  “待我回去想想。”畢構暈乎乎地走了。
  李易歪歪頭,根本不在乎畢構想不想得通,此事必須去辦。
  十裏壹驛,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物流速度,又可以賺到錢來修路。
  各地的物資往來加快,本應爛在地裏的東西變成錢。
  經濟的發展就是這樣壹點點實現的。
  以前通過郵政送包裹的人,從來都不催促,因為沒用,壹個包裹送上壹兩個月屬於正常。
  如果現在大唐十裏壹驛能夠組建完畢,它的小件物流速度就是李易那個時候八十年代的郵政速度。
  關鍵是可以加急,比如送信,肯給錢,那就快壹點。
  “平日利民,戰時利軍。”李易嘟囔壹句。
  ……
  畢構回政事堂了,狀態還是不怎麽好。
  宋璟和蘇颋已經習慣了,每壹次畢構說去找李易問事情,回來都是這樣。
  “隆擇如何?可是能大唐百姓都有免費熱水?”宋璟笑,他不信。
  果然,畢構搖頭:“做夢,不過等過上壹兩年,妳想吃嶺南的荔枝,我能讓妳吃到沒爛的。”
  “我還是覺得喝免費熱水比較容易實現。”宋璟認為喝水比吃荔枝容易。
  吃嶺南荔枝,馬要怎麽跑?半路上有人給準備馬?
  “最近的驛站都是二十裏壹驛,路不好的地方,甚至三十四裏才有壹驛,除非妳十裏壹……”
  蘇颋附和著宋璟說,說著說著他停下來。
  畢構在那裏點頭,還伸出個大拇指,意思是妳很厲害呀,對,十裏壹驛。
  “還是不可能,需要太多的錢,大唐財政收入是提高了,卻無論如何養不起那些個驛站。”
  蘇颋自己再次否定,壹個驛站要安排人,還有馬和種苜蓿草的田地。
  豈是說加就能加的,怎麽不說五裏壹驛?
  “這樣操作……”畢構把李易的話用他的語言說出來。
  包括官民壹體驛站,商行於各地詢問情況,利潤分配,收費模式。
  聽完他說的內容,宋璟二人沈默了。
  想法太過大膽,自己琢磨還真行,稍微有點錢的人願意多花錢吃到以前吃不到的東西。
  比如冬天的牡蠣、幹的蝦、海米,在長安就賣得不錯,據說宋王得到的利潤很高。
  若是壓低宋王的利潤,相信百姓們吃的更多。
  大棚蔬菜貴不貴?百姓還是會買,因為有錢了,願意花在吃上。
  還有海白菜,同樣不便宜,都是宋王的買賣。
  百姓如果從海邊直接買到幹的海白菜的價錢低於宋王在長安城賣的價錢,保證要從驛站購買。
  要到什麽季節了,哪個地方產什麽東西,在長安的商行派人去詢問。
  別人想買,先拿錢,到時候壹批批就送來了。
  保存期短的貴,保存期長的相對價格低廉。
  “照此說來,錢都花在路上了,賣的人賺到的少,買的人更多的是在支付路費。”
  宋璟察覺出交易中的問題。
  “對。”蘇颋表示認同,花錢花的冤。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