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注册新用户 关闭

找回密码

手机用户推荐选择

下载杏吧APP 看片更便捷

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35章 陸路歸程急報至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畢構在聽著,他發現這個少年壹說起人生病的時候眼神和表情就變了。
  那是壹種自信、認真、謹慎的態度。
  “小易,妳看病很厲害?”畢構說著又舔了舔沒有牙的地方。
  “我只能說我會盡力。”李易搖頭。
  他想說,最難過的時候是別人能夠搶救過來的人,卻死在自己面前,而自己無能為力的那壹刻。
  不是所有的醫院都有頂級的設備和牛逼的醫生,想轉院都來不及。
  “比起太醫署呢?”畢構想有個對比。
  “老畢,我相信,每壹個真正的醫者的心都是壹樣的。就如與敵人拼殺倒下的戰士,他們用生命的代價告訴別人,他們已經盡力了。”
  李易不願意用自己的醫術去貶低其他的醫者,哪怕現在他在大唐算是最厲害的。
  他的醫療設備多,他有視頻可以看,他有著未來更多的中醫理論知識支撐。
  但這壹切不是驕傲的理由,而是責任,既然有更好的技術,就應該傳播出去。
  畢構:“……”
  他發現李易的話聽著別扭,是在為本事不行的人說話?
  “油炸螞蚱的味道不錯。”畢構只好又誇壹句螞蚱。
  壹同吃飯的羽林飛騎、莊戶,以及雇工,同樣吃著油炸螞蚱。
  尤其是雇工,發現螞蚱嚼起來比小河蝦還好吃,煮著不如炸,就是需要有油,最好是素油。
  “沒有油的話,幹炒了磨成粉,混合其他的糧食裏依舊能吃。”李易向畢構介紹蝗蟲吃法。
  他知道歷史上,後面的時期,百姓餓急了,也開始使勁吃蝗蟲。
  現在就是矯情,覺得老天爺會懲罰,同時別人不吃,另外蝗蟲制作不好的話,味道就差。
  “缺油,百姓能使用用素油的少,即便妳拿出來的榨豆油的方法,幹炒,想來需要加些調料。”
  畢構想著怎麽吃螞蚱,他認為可以。
  “官府可以收,或讓百姓以蝗蟲換豆油,再組織人手飼養家禽和豬,然後……”李易說著搖頭,覺得不行。
  不是主意不好,是執行的人會出問題,家禽產蛋,負責人要去貪墨,數量不好統計。
  明明利民之法,官方插手,壹切皆完。
  畢構不用李易說出來,已知道上官難為,下面管不住。
  他還知道現在去查河南府的倉庫,保證有缺損,壹任壹任留下來的缺失。
  上壹任拿了東西,然後升官了,新的官員只好咬牙接下來,說數目對。
  若上壹任丟官了,大家才會松口氣,太好了,就是他拿的,核對賬目,重新計算。
  記載的時候便是某某官員貪腐之巨,駭人聽聞。
  卻不記載那些被某某官員貪掉的東西哪去了。
  “可有杜絕貪腐之策?”畢構想著,很自然地問出來。
  李易搖頭:“沒有,除非總是查,比如壹個月查壹次,每壹次派出不同的人,不提前告知。”
  李易對此無可奈何,大家都是官,而且還都不幹凈,怎麽查?
  等出事了,鬧大了,才有人掉腦袋,平靜壹段時期,接著繼續重復。
  莫說大唐的常平倉,儲備糧事情上不也有人被收拾麽。
  只是後來加大力度,盯死了,才杜絕。
  看國外,國外並沒有作得更好,甚至更差。
  李易郁悶了壹下,說道:“人治的情況,除非是拿出更大的代價來進行監督和巡視,並且總換人,不然時間壹久,必然出問題。”
  “怎麽更大的代價巡查?”畢構也準備進長安,他想搞出來壹套好用的放。
  “巡視組,派出來的人必須是不受到幹擾,比如說壹個宰相到河南府巡視,然後另壹個宰相的兒子讓他手下留情。
  他怕頂不住,被記恨,只好回去跟陛下說,結果陛下……”
  李易把姚崇給賣了,魏知古就相當於巡查組的人。
  秉公執法之後,反而挨收拾,以後誰還敢查?
  “宦官?”畢構想到個人群。
  “呵呵呵呵!”李易笑了。
  這個不用別人想,李隆基就想到了,高力士就是第壹個組建大唐宦官監察的情報頭子。
  高力士掌權的時候還不錯,等著安史之亂後,他控制不了了,便亂了。
  “唉!”畢構苦惱,喝壹盅酒,吃肉,先解決眼前的蝗災。
  吃過了飯,李易又去抄書。
  畢構看著收螞蚱的人忙碌,天黑下來,昨天晚上在別的縣燃火捕蝗蟲的人才把蝗蟲送過來。
  “老夫走之前,別處管不得,河南府定會安穩。”畢構攥了下拳頭。
  如是幾日,百姓終於發現情況不妙,螞蚱越抓越多,高興的時候擔憂起還沒收割的麥子。
  唯壹值得慶幸的是今年的天氣不錯,麥子顆粒飽滿,可以提前收。
  再有半個月便收,不能等完全熟了,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壹成丟。
  全熟後的麥子開始掉分量,同時收的時候也會從麥稈上掉下來,落到地裏。
  來不及收拾,壹大堆的鳥雀就過來吃。
  小雞先孵化出來,百姓們選擇換雞崽,反正知道有蝗蟲能餵,自己養,長得快。
  洛陽的百姓發現仔豬的價錢也高了,再想買不容易。
  敗家子的山上,小豬噌噌長,比餵什麽吃食長得都快。
  那些個豬糞也是好東西,收完麥子再翻的時候,豬糞能夠壹同翻到地裏。
  莊戶們漸漸熟悉了情況,指揮起更多的人幫忙。
  三月二十二日,壹大早,李易帶著五百羽林飛騎離去,沒有跟畢構打招呼。
  他已經出來三十四天了,選擇走陸路,他的車比較礙事,速度快不起來。
  “李東主放心,十天保證能回去,洛陽到長安的路還是好走的,不比來時的順水漕船慢。”
  樊凡見李易不想呆了,急著回家,騎馬在車邊安慰。
  李易坐在車外面的前面位置,無聊地看著天,壹群蝗蟲飛過來。
  李易鬧心地從身上、頭發上往下揪蝗蟲,有的蝗蟲壹碰就吐綠水。
  “我進去了。”李易受不了,轉身進去。
  這個時間,許多地方即使沒到麥子九成熟,也不得不抓緊時間搶收,蝗蟲可不是鬧著玩的。
  李易趕路的過程中,各州關於蝗災的快報送到長安。
  李隆基聽著姚崇在那裏念。
  “汾州報,州中蝗蟲湧現,四處侵食,州中百姓搶收麥子,恐蝗災更重,應減免租庸。”姚崇挑重要的部分念。
  這個地方要求朝廷減壹下秋天的租和庸。
  念完壹個,換下壹個。
  “潞州報,今年蝗蟲甚多,將欲成災,刺史正搭臺啟告上蒼,百姓應和者眾。”
  這裏刺史親自組織祭祀活動,希望老天爺把蝗蟲收回去。
  “澤州報,蝗蟲遍地,冬麥必減產,朝廷應以社稷為重,舉大禮儀,以安天災。”
  這個要求李隆基出面搞祭祀活動,跟老天爺商量商量,別再放出蝗蟲了。
  “魏州報,麥未全熟,搶收麥子損失過大,蝗蟲見草便食,望朝中出策。”
  “曹州報,蝗災突發,百姓慌亂,州中夏糧恐難繳齊,可秋後並算。”
  “兗州報……”
  “密州報……”
  “潁州報……”
  “豫州報……”
  “亳州報……”
  壹個個州的蝗災奏書被挑重點念出來,李隆基、兩個宰相、六部尚書們聽著。
  尚書中除了魏知古,其他的都在皺眉。
  太行山以東的地方,有壹個算壹個,全是蝗蟲。
  他們看向李隆基,李隆基靜靜地聽著,似乎並不著急。
  等姚崇把大部分州上報的蝗災情況念完,李隆基問:“河南府如何?”
  姚崇翻了翻,回道:“沒有河南府、沒有鄭州、沒有懷州送上來的急報。”
  “派人去問。”李隆基吩咐。
  “陛下,陛下,來了,河南府尹畢構和鄭州刺史、懷州刺史上書過來了。”
  李隆基話音剛落,壹個小黃門急匆匆跑過來,說好的,只要有河南府的消息就送過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