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网游小说

开元二年,四月,柳绿枝头。
长安城东通化门外七里处,灞水流经。
灞水东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0467章 蜀地盐帮迅若电

带着系统来大唐 by 农家一锅出

2022-8-28 21:19

  在长孙昕琢磨找什么幕僚帮忙的时候,蜀地荣州和义县旁边的中江水码头,一艘艘船在靠岸。
  “军资,军资,其他船避让,码头加灯笼火把,先搬我们的货。”
  打头船上的一群人齐声喊。
  本来要降帆靠岸的船,立即调整帆,船开始偏离码头,同是船行的人与其他船上的打信号。
  现在属于顺流,船回到江中,需要调整,不然就被冲跑了。
  码头上的搬运工,休息的也站起来,更多的火把被点燃。
  几艘船在靠岸,船队后面的船继续向下去泸州,会有一批船停下卸货。
  从泸州那里再经过汶水去戎州,再卸货。
  另外四个地方,一个在东边的巴州,一个下西南边的夔州,还有更东边的凤州和梁州。
  凤州和梁州不适合由蜀地运送东西,不如从长安送,长安更近。
  后两个地方,带着兑换券的人直接把兑换券送去就行,当地认这个钱。
  另外五个地方只能依靠蜀地的盐商。
  加起来十二天的时间,快马跑了九天到蜀地。
  杨环晋和黄贤荣接到信,用一天的时间筹集物资,当天晚上分发各地。
  两天之间顺流扬帆,最先抵达的是荣州。
  他们要送的是绢帛和铜钱,绢帛凑大数,铜钱补不够两缗之外的。
  益州的商家们都茫然了,偶们这边的盐商疯了?
  一个个跟催命似的,东西和钱运到码头,把别人全赶到一边去,盐商喊着军资先占位置。
  装好一船走一船,本来就是顺流,还扯上帆,也不怕把路上的其他船给撞了。
  和义码头的东西卸下来,负责人招呼其他人过来帮忙送到荣州折冲府去。
  此时的右骁卫将军李玄道还在路上,领着凤州和梁州的军队在急赶,没到地方呢。
  等船上的货卸完,朝廷的急报刚刚送到荣州,从码头到荣州州府,差不多半天时间。
  蜀地盐商就追着急报的速度跑,急报的人到了蜀地后,也是乘船,陆路没法跑。
  急报的人用小船,船速慢,盐商们是大船,有桨、有帆。
  两个时辰后,刚才穿过去的船队一部分停到了泸州码头,另外的转向汶水。
  走汶水是逆流,河弯来弯去的,有的地方需要纤夫。
  船队的人划着桨、调整着帆,先自己冲一段逆流,等着遇到纤夫的地方,再用纤夫。
  纤夫晚上拉纤打火把,很危险。
  不过这时就不要求速度了,加钱,只要船在前进就可以。
  人力和船钱,蜀地盐商们自己出了,没去碰李易给的兑换券上的钱。
  一个是为军队送东西,要打了,自己是盐商,应该支援一下。
  另一个是他们盘算着,碰了兑换券里的钱来运输。
  以后在长安那边找李易帮忙,李易帮,但是,同样需要花钱的地方,李易不出钱。
  现在自己等人出了额外的钱,等去长安办事,手头没有活钱的时候,李易自然会帮着掏。
  尤其是长安官员们,李易吃得开。
  荣州折冲府驻地,折冲都尉余子龙在油灯下写奏章,要送到长安,表示他这边没问题。
  昨天晚上接到的官文,今天一早他告诉给折冲府的军户们。
  军户们纷纷回家准备,主要是粮食,武器和甲去库房中取。
  折冲府一旦出发,没有更多的辎重,辎重之后才会送到前方,这一段时间得自己带吃的。
  有的妻子一边蒸饭再炒干,一边抹眼泪,不知道丈夫这一次能不能活着回来。
  家中的孩子也不闹了,老人帮着一起忙。
  当丈夫的睡觉,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声令下,便要集结。
  对他们来说,这就是命,折冲府不需要交租庸调,自己备轻武器和轻甲,行军的军粮。
  丑时末的时候,荣州折冲府的地方外面有喧哗声传来。
  斥候跑出去,过一会儿回来,喊醒一直没睡踏实的余子龙。
  “何事?”余子龙以为要开拨了。
  “咱们的盐商从益州给送来的大量的绢帛和铜钱,一路催着赶,刚刚赶到地方。”亲兵回答。
  “给谁送?”余子龙还是不明白。
  “府兵,咱们也有,一人两缗。”亲兵看上去很高兴,白得两缗钱。
  “谁送的?”余子龙觉得自己在做梦,有人过来给折冲府的人,一人送两缗钱?
  “说是陛下让李易送的,李易在长安东边的灞水河畔有个千亩地的庄子。”
  亲兵说出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可没办法,对方就如此说的。
  “打水,我擦擦脸。”余子龙想清醒一下。
  简单收拾一番,他出去,见到了盐商派出来的负责人,潘管事,就叫潘管事,姓潘,名管事。
  “潘某见过余都尉。”潘管事递上文书。
  旁边有人挑来灯笼,余子龙打开看。
  上面写:禀余子龙折冲都尉,我蜀地盐商接急报,得兑换券数万缗,换绢帛铜钱,领陛下之恩,成金紫光禄大夫李易之事,凡被调之府兵,每人送两缗钱财。
  后面是一连串儿的印章和手印、签字。
  余子龙看到一个就能想到对方的情况,蜀地有名的大盐商,全在上面。
  他们单独拿出来是蜀地盐商,在一起的时候是蜀地盐帮。
  余子龙又看一遍,字不多,大概能看明白。
  有一个东西叫兑换券,好多钱,能换成其他的钱。
  陛下知道这个事情,估计是陛下让送的。
  有一个叫李易的人是成金紫光禄大夫,怎么就一个文散官呢?正三品的文散官没有实职?
  若非是送钱过来,而是要钱,绝对是骗子。
  “李易有好几万缗的钱?陛下让他出钱,他就出了?”余子龙问潘管事。
  潘管事当初一起跟着去长安,他知道一些情况。
  “是,十万缗,有两个州府我们距离远,已经分开了,剩下的我们管。”潘管事答。
  “他有一千亩地?”余子龙再问。
  “没错,就在灞水边。”潘管事又答。
  “那他的地里是种的金子?”余子龙有些愤怒。
  “差不多吧,冬天长安以前除了皇家,别处吃不到黄瓜,现在能吃到寒瓜,李家庄子有种。”
  潘管事理解余子龙的想法,他还是如实说了。
  余子龙这次愣了,似乎在想什么,过了片刻,他轻声说:“花露水,李东主?”
  “余都尉好见识,正是他。”潘管事笑了,知道就好,方便交流。
  “既然是他,估计有钱,钱留下吧,待天明,本都尉发给兄弟们。”余子龙答应下来。
  潘管事摇头:“不行,得我们的人,按名册,亲自送到每一个人手上。”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