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08章 來的怎麽是高力士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19

  早上九點,郁悶中的李成器過來。
  他確實很郁悶,他派人去聯系酒樓大戶。
  結果派去的人回來說,那些人家已經去買醬油了。
  覺得自己沒幫上忙的李成器過來瞧瞧,瞧見的是壹群人排隊打醬油。
  “別賣了,別賣了,把妳們東主叫出來,我全包了。”有人焦急大喊。
  莊子上的人不理會,繼續賣,壹人限購十斤。
  沒帶壇子好辦,莊上有。
  當初李易就覺得壹次十斤不錯,所以專門燒了很多十斤的小壇子。
  眼下派上用場,裝壹壇子,拿油紙蒙住,繩子系緊,帶走。
  十斤的陶壇子,壹個壇子壹百二十錢。
  壇子上沒有任何花紋,表面粗糙。
  長安城裏同樣的壇子價在百錢。
  眾人來時,也沒幾個自己帶器皿的。
  現在看著價格不是很貴,便買下,不然回去取,又得重新排隊。
  餐廳裏放下筷子等的李易此刻後悔無比。
  早知道燒壹斤容量的壇子,壹人限十斤,賣壇子比賣醬油賺錢。
  此時外面買到醬油的趕緊派人送回去,自己再次排到隊伍後面。
  附近還有卷起絹帛的人,之前他們要把壹匹絹或帛給分開支付壇子錢。
  管事不答應,把布裁得零零碎碎的,我莊子怎麽用?
  若非東主說不得拒收絹帛,自己就只要銅錢了。
  收錢的管事心情郁郁,都是什麽破布啊,裏面都爛了,奸商。
  李易也知道布不好,但無所謂。到時候給朝廷交庸和調。
  租必須是糧食,庸調可以直接給布。
  “易弟,怎不吃?”李成器過來,看李易坐在那翻書。
  翻的書是《永徽律》,此時所用的法律方面的書。
  李易放下書:“大哥來了,快坐。”
  說著他去給泡茶,直接用開水泡,而不煮。
  此時的茶都是發酵茶,沒有綠茶。
  寫《茶經》的陸羽未出生。
  更沒有人把‘飄搖風雨不為苦,雖經霜雪顏更增’這句話往茶上放。
  泡上茶,李易又裝壹盤幹果放到桌子上,兩個人對坐。
  “易弟為何不吃飯。”李成器再提。
  “都沒吃呢,剛吃兩口,買油者至,忙者不曾食,閑人怎下咽?”李易回答。
  這是他養成的習慣,老板和員工壹起吃飯。
  突然接到壹連串兒電話,員工們立即去忙,老板自己壹個人敢吃嗎?敢嗎!?
  李成器楞楞地看著李易,而後輕輕頷首:“易弟所言極是。”
  “大哥今日有暇?未去采集石頭?”李易找個話題。
  “叫人去做了,本想邀人前來買醬油,卻得知早有人宵解而來。昨夜平康坊中愁,眾說壹物為醬油。”
  李成器說明情況,昨天晚上屬於醬油。
  李易露出笑容,看樣子沒白請那麽多人吃飯。
  李成器卻沒笑,他問:“易弟可能守住醬油秘方?”
  “不讓莊子裏的人出去,等我多賺了錢,有了新東西,醬油也就無所謂了。”
  李易猶豫壹下,給出個辦法。
  他怕莊子裏的人到外面,被人給套麻袋。
  “人不出,能防歹人進?”李成器搖頭。
  “大哥教我。”李易明白了,這個大哥有辦法。
  “土貢。”李成器說出兩個字。
  “有門路?”李易期待。
  “忘了我等乃是皇親國戚?”李成器強調身份。
  “貢,壹年多少?”李易打算給皇帝送醬油。
  然後別人即便搶到了制作醬油的辦法也不敢賣,賣就查怎麽學會做的。
  “壹千斤,余者宮中到莊上采買。”李成器伸出根指頭。
  李易聽壹千斤白給,不覺如何,但說到宮裏不夠吃,派人采買,就肝顫。
  因為老白寫過‘壹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壹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宮裏采買的人,壹千斤炭,就給半匹紅紗加壹丈的綾。
  換到自己的莊子,是不是拿壹百斤醬油走,扔兩塊破布就結算了?
  低頭想想,李易問:“不知殿中省尚食局的奉禦是哪二人?品行如何?”
  “易弟為何問起殿中省?”李成器詫異。
  “宮裏醬油不足,不是他們來買嗎?”李易說道。
  李成器笑著搖頭:“易弟不知,宮裏來買醬油,由光祿寺珍饈署的人管。”
  “啊!”李易恍然,原來不是跑出來個太監就硬搶東西啊。
  當官的好,當官的不敢太過明目張膽。
  “勞煩大哥奔走。”李易抱拳,這個大哥太好了,能給弄到特供的名額。
  “小事爾,無足掛齒。”李成器高興,終於幫到便宜弟弟了。
  不然總是白拿東西,心中有愧。
  兩個人又就《永徽律》聊了起來。
  李成器把壹些經典的判罰當成故事說給李易聽。
  外面眼見晌午,醬油售賣才止。
  不賣了,今天壹人十斤,足足賣了五十大缸。
  壹缸二百斤,壹萬斤賣出去。
  醬油賺了五十五萬錢,大部分都是破布,小部分是銅錢。
  然後罐子賣出去壹千,來的人即便帶了缸,也不能就裝十斤醬油,豈不是洗缸?
  大家幹脆直接買罐子,壹個壹百二十文,十二萬到手。
  管事對人說沒有了,後日起,每日只能賣二百斤。
  沒買到的忿忿離去。
  李易招呼大家吃飯,先別搬布了。
  眾人回餐廳,見東主始終等著,壹個個感動的眼圈紅了。
  李成器吃了壹頓放時間久口感很差的面條,把雜碎醬裝壹小罐離去。
  “挑幾匹好絹,給家裏的大人也做壹身衣服。”
  李易對著搬運絹帛的人吩咐,有錢了,大家做新衣服。
  “東主。”管事宋德欲勸。
  “知道我是東主就好。”李易堅持。
  莊上就指望這些人呢,不給好處,人家不賣力氣作事。
  自己要的是壽命,錢堆在那裏有什麽用?
  “是,東主。”宋德答應,轉頭看向其他人:“用心作事。”
  大家使勁點頭,拼了命也要把活幹好。
  李易背個手,溜達到學子們的壹片小房旁邊。
  今日天暖,午時光足。
  學子們把小屋窗戶的擋板全部卸下,敞著窗戶看書。
  房子沒有窗戶紙,就三塊可拼接的木板遮擋。
  冬日有暖墻,會放下壹塊窗戶板。
  更有甚者,在外看書,冷了進屋中暖和。
  他們的屋子裏都有李易給他們寫的兩幅瘦金體的字。
  壹副: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壹副:不經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所以學子們很勤奮,能不能投帖拜門成功不知道,但有機會自己不行就沒辦法了。
  學子們懂。
  這裏是京城長安,有多少人投宿無門,只能寄宿於寺觀當中。
  那些地方可不是壹人壹屋。
  當初就是這個少年東主,在街上溜達。
  說:有願放下臉面給農家做活的嗎?可隨我來。
  然後自己等人實在熬不住了,臉面算什麽,便跟少年走。
  不曾想,來後便有房子住,並不是每日農桑,只不過幫忙收拾牛棚、豬舍、雞圈。
  少年東主當時沖在前面蓋房子,作活。
  後又有想來者,已不可得。唯自己等四十二矣。
  因為東主說沒時間蓋房子了,倒不是不想多叫人來住,待明年。
  眼下他們見李易過來,紛紛打招呼。
  “今日所得頗多,去尋梅蘭竹菊量身段,壹人壹身絹服,往後宴客,也好不失禮。”
  李易對學子們說,讓他們找四個女婢,量壹量,好做新衣服。
  至於誰做,當然不是莊裏的人,太多,忙不過來。
  連著莊子大人的衣服都要找外面的人包工,這個錢不省。
  學子們愉快地接受了,不拒絕。
  他們想得明白,李易賢弟非不通文墨之人。
  文人之間互相幫襯,讀書人的事情。
  當然,該收拾牛棚還得收拾牛棚,該教孩子也不能停。
  十七個孩子在練字,用毛筆沾了水寫木板上。
  紙實在是太貴了,哪怕是草紙,草紙……
  李易現在上廁所就用草紙,他實在受不了那個竹片什麽的刮。
  廁籌這個東西,李易表示接受不能。
  練字的五個女娃娃最刻苦,她們知道這是她們最後的機會。
  要麽學習好,要麽去幹活。
  然後像別的人家女子那樣,隨便找個人嫁了。
  生娃、養娃、挨打。
  如以前爹打娘那樣,娘只能哭。
  現在倒是不打了,家裏日子好過,爹順心。
  還有東主哥哥說不準打,打就趕出莊子。
  而要是學習好,找的人家自然不壹樣。
  男娃就調皮多了,總有孩子走神。
  李易看到了也不管,反正到時候考試成績墊底,回家自然有人收拾。
  我不讓妳爹打妳娘,但我沒說不讓妳爹和妳娘壹起打妳。
  ……
  下午三點多的時候,宮裏來人。
  壹個大高個子的人領頭,看這人特別帥氣。
  來人壹見到李易就非常親熱:“李易東主,從今日起,妳莊上醬油便成土貢,這是行文。”
  說話間,他給李易壹個文書。
  證明李易莊子上的醬油是貢品,別人想要沖進莊子搶,先想好後果。
  李易開心接過,大哥辦事穩妥,關鍵是速度快。
  “李東主,往後宮中采買醬油,由我前來。”這人說出將來的事情。
  “不知這位大哥是從……”李易詢問。
  “內侍省監事。”來人依舊笑容親切。
  李易:“……”
  不是說好了光祿寺珍羞署的人麽?咋還是太監?
  大哥,妳這事辦得不對呀。
  “李東主是不是覺得欣喜?”對方見李易發呆,聲音大點問。
  “啊,喜,那個,不知大哥如何稱呼?”李易覺得手腳發涼。
  “高力士。”對方說。
  李易:“……”
  哎呀嗎呀,我草,怎麽是他?
  對,現在的內侍省監事就是高力士。
  “竟然是高大夫當面。”李易抱拳,左手在前,右手在後。
  “我比較喜武事。”高力士小聲說。
  “原來是高將軍,失禮失禮。”李易連忙再抱拳,右手在前,左手在後。
  李易放心了,這位根本就不是什麽監事,而是管著整個內侍省,兩個監事都在。
  然後還有高力士還有壹文壹武兩個散官,壹正三品,壹從三品。
  關鍵他是皇帝身邊的人,今天看著,壹點不像太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