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远去的硝烟 by 摩西公爵
2018-5-25 17:33
第四章:道光皇帝  三
  就在道光皇帝下定决心要严禁鸦片时,琦善奏报,他在天津查获鸦片十三万两,烟枪一百零七支,另外还有许多大刀,长矛,弓箭,火铳等武器。琦善同时奏报,据抓获的十一名罪犯交待,他们这些鸦片全部是从广东运过来的,正准备运到奉天去销售。
  道光皇帝看完奏报后感到,现在全国上下都在严禁鸦片,而鸦片贩子竟然还可以从广东贩运这样多的鸦片去奉天。这事一定不简单。现在仅仅天津一地就查获了这样多,那么全国到底有多少人在贩运鸦片?他们到底贩运了多少鸦片?
  鸦片泛滥,货源都来自广东,因此广东的官员绝对脱不了关系。他已经多次得到密报,两广总督邓廷桢和鸦片贩子勾结,私自大肆贩运鸦片以自肥。现在要想依靠他们禁绝鸦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道光皇帝决定派遣一位朝廷重臣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那么派谁去最合适呢?
  道光皇帝想到了林则徐。
  林则徐是福建候官人,时年五十三岁。一八一一年中进士。曾经做过翰林院编修,江西和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河南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湖北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现为湖广总督。
  道光皇帝之所以选择林则徐前往广东,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在道光皇帝的心目中,适合这次广东之行的,必须是一个既对朝廷忠诚又有着丰富的地方执政经验的重臣,能臣。目前符合这个标准的有四个人:伊里布,琦善,陶澍和林则徐。
  伊里布和琦善都是满人,现在一个在云贵总督的任上,一个在直隶总督的任上。满人到广东去有两个不好:一是满人比较贪财,比较容易被收买;二是容易遭到当地汉人的抵制。况且现在伊里布正在云南平定苗民的叛乱,一时间脱不开身。而琦善则是心腹重臣,对朝廷最为忠心。直隶这个京畿重地,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完全放心的重臣值守。陶澍现年已经六十九岁了,而且重病在身,身体不堪此次重任。因此最合适的只有林则徐。
  二是林则徐一直力主严禁鸦片,如今在他主政的湖广地区,他正在大力推行禁烟运动。他组织医生研究配制戒烟药丸,严惩贩卖鸦片和开烟馆者,强化完善互联互保的保甲监督机制,鼓励相互告发吸食鸦片和贩卖鸦片的罪犯。
  三是为官清廉,勤于王事。林则徐自从走上仕途以来,兢兢业业和两袖清风几乎是他给所有人的印象。他在出任江西和云南考官时,办事公正认真,每次都会坚持看完所有试卷,就是那些落榜的试卷,他也要用朱批祥加批点。他在任江南道监察御使时,敢上奏弹劾深受嘉庆皇帝宠幸的河南巡抚琦善。任江苏按察使时,大力整顿吏治,经常微服私访,有时还亲自动手验尸,清理了许多积案。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河道总督时,认真学习水利知识,大力整肃贪官污吏,巡查时,对每一个料垛都要亲自捡验。如果怀疑有人作弊时,还将整个料垛拆开检查。
  一八三八年九月四日,林则徐收到了朝廷命令他火速进京的谕旨。
  从林则徐这方面来说,他勤勉,清廉,对道光皇帝忠心耿耿,这固然和他的个人品质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感念自己生逢明主,感念道光皇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林则徐走上仕途后,因为为官清廉,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因此到处遭到同僚的猜忌,排挤和嘲讽。心灰意懒的他于一八二一年以父亲病危需要照料为由辞官而去。
  但是,辞官回乡以后的林则徐不但遭到所有家人的反对,而且在做过一段时间亏本的生意之后,他这才猛然地感到现实比他这个一介书生想象的要复杂很多。在生计无着的情况下,他又想通过关系复职。这个时候道光皇帝登基才几个月,不过他早就听说过林则徐为官清廉,办事能力强的传闻,因此破例招见了林则徐。
  林则徐在廷上的应答让道光皇帝非常高兴,当即批准他复职。林则徐从此飞黄腾达。当然,从以后林则徐十几年为官的情况来看,他确实也没有辜负道光皇帝对他的信任。
  林则徐接到上谕后赶到北京,君臣谈论了十二天鸦片的事情。
  道光皇帝曾经十分不解地问林则徐:
  “你在湖广禁烟多年,这鸦片这么阴毒,人吸食后这样难于戒绝,你们有没有想过,它到底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朕听说是用婴儿加石灰和罂粟熬制而成的?”
  林则徐说:
  “臣确实不知。不过据臣推测。这东西既然叫鸦片,臣想,那就应该是用乌鸦的肉和罂粟熬制而成的吧。”
  道光说:
  “朕不管它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但这东西已经毒害了我天朝百姓一百多年。你这次去广东,一定必须给朕完全禁绝它。否则就真可能象你在奏折中说的那样,它将会成为我天朝的滔天大祸。”
  林则徐说:
  “皇上放心,臣这次到了广东以后,一定恩威并施,禁绝鸦片。如果鸦片一日不绝,臣绝无颜回来面见皇上。”
  道光说:
  “英格兰虽然是一个边鄙小邦,而且远在七万里之外。但是他们既然敢将鸦片偷运来我天朝,一定是有所依持。你这次去,朕要你鸦片必须禁绝,但是绝对不可以开启边衅。”
  林则徐叩拜说:
  “臣谨遵圣训。”
  一八三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林则徐接过“钦差大臣关防”大印,辞别道光皇帝南下。
  一八三九年二月九日林则徐到达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