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远去的硝烟 by 摩西公爵
2018-5-25 17:33
第四章:道光皇帝 一
查理·义律就任驻华商务总监时,道光皇帝已经登基十五年了。
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一八二0年登基后定年号为道光。因为百姓平时书写时要回避皇上的名讳,而“绵”字又较为常用,于是就改用比较不常用的“旻”字代替。这也算是对百姓的一种体恤。
从本质上来说,道光皇帝从小就严于律己,远离享乐,心地善良,甚至也不乏聪明和勇气。
一八一三年,还是皇子身份的绵宁三十一岁。这一年他随嘉庆皇帝到热河进行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在起驾回宫时,他奉皇命先行。
润八月十四这天晚上,绵宁正在养心殿和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的堂弟爱新觉罗·绵志聊天。突然从东华门和西华门两个方向传来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绵宁立即一边派人出去打听情况。一边挎起腰刀,拿起一支燧发枪快步奔出殿门查看。
这时远处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他下令关上养心门,叫人搬来楼梯,带着绵志和侍卫爬上房顶。
就在绵宁刚刚爬上房顶,只见一群穿着黑衣,裹着白头巾的人正口中衔着大刀在爬墙,有几个已经快爬到墙头了。
绵宁立即拿起燧发枪装上火药准备开枪,这时他才发现出来时因为情况紧急,他竟然忘了拿弹丸。情急之下,他扯下衣服上的铜纽扣装进枪管,然后举枪射击。一个刚刚爬上墙头的匪徒应声跌了下去。
绵志也学着他的样子,扯下铜纽扣做弹丸,两人连开几枪,绵宁击毙两个企图翻墙而入的匪徒,绵志击毙一个。
在众人的拼死抵抗下,匪徒无法进入养心殿。
绵宁于是派人传令:
“紧闭宫内各门,所有侍卫,太监,宫女各司其职,严防匪徒进入内廷。调健锐营,火器营入宫平叛。”
皇城内院墙很高而且异常坚固,在宫内侍卫,太监,宫女的拼死守护下,进攻的匪徒无从下手,只好左冲右突,四处寻找薄弱环节。
绵宁派出去的人很快就陆续回来禀报,综合起来的消息就是:
这次进攻皇城的只有大约四百七十多人。除了十几个作内应的太监外,其余全部都是浙江人林清率领的红阳教徒。他们共分为两路,一路由太监从东华门引入,一路由太监从西华门引入。两队匪徒进宫后不分男女,见人就杀。现在已经占领了熙和门,太和门和文颖馆署。
得知匪徒只有四百多人,绵宁心中轻松了许多。
果然,大约一个时辰后,只见匪徒的后面人喊马嘶,杀声震天。成哲亲王永瑆会同健锐营杀了过来。
成哲亲王骑在马上大声喊道:
“哪里来的草寇,竟敢如此猖狂。赶紧到本王面前下跪受死。”
紧接着,火器营以及庄亲王,礼亲王,镇国公等王公大臣都带着侍卫和家奴迅速赶来杀敌。四百多匪徒被分割包围,无法逃脱,不到天亮便全部或被杀死或被擒获。
嘉庆皇帝得知后,为绵宁的临危不惧,指挥有方而大为高兴。当即封他为智亲王,连他用来击杀匪徒的燧发枪也被封为“威烈”。
作为一个大国之君,爱新觉罗·旻宁虽然缺乏一些帝王的天赋,但他勤于政事,不淫逸,不贪暴,如果不是因为鸦片泛滥和英国人猛叩国门,也许在中国的历史书上他会是一位守成有为的贤君。
但是,他生不逢时。
“鸦片”一词是从英语“Opium”而过来的,也有人称之为阿片,大烟,阿芙蓉。至少在四千八百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种植鸦片。大约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从阿拉伯传入的鸦片治疗疾病。
事实上,自从鸦片从汉代传入中国一直到清朝中叶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没有对人类造成过什么严重的危害。因为这个时期人们服用鸦片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将鸦片做成小丸,整个吞食;一种是掺上其他药品用水煎汤喝掉。而这两种方式都不容易使人上瘾。
鸦片真正成为人类一大危害是在清朝中叶以后。这个时期,之所以会造成鸦片泛滥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清代到中叶以后,政府进一步闭关自守,再加上经过几次文字狱,主导社会进步的文人集团这股中坚力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上奢靡颓废之风盛行,人们有了吸食鸦片的心理需求。
二,大规模的战争已经远去,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人们有了吸食鸦片的财力。
三,因为人口的增加,社会上劳动力大量增加,许多人无法充分就业,同时政府和军队中冗员也日益增多。人们有了吸食鸦片的时间。
四,从海外用枪管灼火吸食鸦片这种极容易上瘾的方法的传入。
五,政府的腐败,使得对社会的控制能力迅速下降,最终造成鸦片在中国无法控制地全面蔓延。
另外,鸦片商不择手段的宣传推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比如,在乾隆年间,就是在广东,吸食鸦片的人也不是很多。当然,人们对鸦片的了解也很少。
这个时候,坊间流传着一个故事,而且越传越广。
这个故事说的是,在广州有一个富家小姐,出嫁后不久丈夫就死了,她自己因为忧愁成疾,没有几年也瘫痪了。不过这个小姐的娘家是当地巨富,有一个亲戚还是十三行的老板。
有一次,她那个十三行的老板亲戚将洋人带来的一些鸦片,一个玻璃灯和一根洋人玩的竹管送给她玩着解闷。她天天躺在床上十分无聊,于是就不停地将这些东西把玩来把玩去。
有一天,她用簪子将那些鸦片挑了一点放在玻璃灯上烧,哪知道立刻满屋充满一股奇异的香气。她于是又用竹管将这烧出来奇香无比的烟雾吸着玩,没想到整个人立马觉得神清气爽。她感到非常好玩,便将竹管加上一个烟嘴做成了一把简单的烟枪,自己天天躺在床上吸着玩。更加令人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她竟然可以自己站起来走路了。
去年春天,有人还在白云山看到她带着两个婢女赏桃花呢。
所有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恍然大悟:鸦片本来就是一味名贵的药材,古人早就用它那神奇的药效治好了不知道多少病人。许多患有疑难杂症的人不就是靠鸦片治好的吗?不过这药很贵,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
英国商人打通和中国的贸易航线以后,实际情况远没有他们想象中那样美好。比如乾隆皇帝对洋人运来的钟表,刀叉,钢琴什么的就不屑一顾。
例如,乾隆皇帝认为,洋人的钟表就没有什么作用。不就是一个计时用的东西吗?我们中国的沙漏不但方便实用,而且价格便宜。
刀叉也没有什么用。我们吃饭时用两根筷子,什么东西不能夹起来吃?这刀叉,不但贵,而且一手拿刀,一手拿叉,既难看,又不适用。
至于钢琴那就更没有用了。这个东西不但价格十分昂贵,而且笨重,搬运困难,难于学会,声音非常难听。哪里比得上二胡,马头琴,笛子。不但价格便宜,携带方便,而且声音好听。
就在英国人一筹莫展时,他们终于找到了鸦片这个中国人真正需要的商品。
当吸食鸦片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明显的事实让许多人开始不断地质疑吸食鸦片对人体的危害。这个时候,澳门的《中国丛报》开始经常刊登一些介绍有关吸食鸦片相关知识的科普文章。
比如,《泰晤士报》记者詹姆斯·德鲁克就发布文章说,根据他的调查,目前国民中吸食鸦片比例最高的是土耳其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国民的健康状况明显要好于那些国民没有吸食或者很少吸食鸦片的国家。
在调查中,他特别采访了约克郡的汉密尔顿·查普兰先生。查普兰先生告诉他,他从十六岁就开始吸食鸦片,几十年从来没有间断过,现在他已经九十六岁了,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为此,詹姆斯·德鲁克采访了剑桥大学的医学教授阿尔弗雷德·汤姆森博士。汤姆森博士说,其实吸食鸦片和饮酒是一样的,只要稍微有所节制,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吸食鸦片比喝酒的害处还要小一些。
另外还有一篇较有影响的是介绍英国着名医生,临床医学奠基人托马斯·希登汉姆评价鸦片功效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引用托马斯·希登汉姆的话说“我忍不住要歌颂伟大的上帝,这个万物的制造者,是他给苦恼的人类带来了舒适美妙的鸦片。无论是从它可以控制的疾病数量还是从它可以消除疾病的效力来说,没有一种药物有鸦片那样的价值。假如没有了鸦片,医学将不过是只剩下一条腿的可怜的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