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十八章

戏说王阳明 by 伊苒饭忒稀

2018-5-26 06:02

  风平浪静

  张忠依旧不甘心不罢手,他有一天找到王阳明,问了王阳明一个棘手的问题:“朱宸濠在南昌经营了十多年,他的家产应该相当丰厚吧?”王阳明听了点点头表示赞同,张忠话锋一转,逼视着王阳明问道:“既然你也认为朱宸濠家大业大哦,那为什么查抄其家产的时候只抄没了那么少的财产,他的钱都到哪儿去了呢?该不会是巡抚大人暗中私吞了吧!”这可是一个相当狠毒的指控,稍有不慎王阳明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王阳明闻言思索一番,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说道:“公公是这样的,在查抄朱宸濠府的时候我们搜出来一本账簿,根据上面的记载有很大一笔钱都被他送到京城了,谁家收了多少钱账簿上白字黑字的都写着呢,公公要不要看看?” 张忠一听一身冷汗,赶紧借故溜走了。原因很简单,那本账簿上的收款人肯定有张忠。

  张忠好几次阴谋未能得逞,想来想去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王阳明虽然满腹经纶与韬略,但他身子骨不太硬朗,一直患有肺病的他瘦瘦高高,张忠决定利用王阳明身体不好来煞一煞他的威风,虽然难以陷害王阳明,但是能够看一看他笑话那也是不错的。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十一月,张忠突然邀请王阳明前往京军驻扎的营地阅兵,虽然不知道张忠的用意王阳明出于礼节和维稳大局的考虑欣然前往。

  到了校场才发现士卒们正在比赛射箭,王阳明正准备坐下来观看,张忠立马拉住王阳明说:“王大人要不也来几箭给官兵们做个表率?”原来张忠觉得吧,文人加瘦子王阳明肯定是有软肋的,这个软肋就是武艺,王阳明显然没料到这一招,尴尬得说道:“我射箭水平不高,还是算了吧。”算了?怎么能算了!张忠得意之极,硬生生拉着王阳明,不来两发不准走。王阳明只好勉强答应下来。校场安静了下来,周围的官兵们都准备好看这个弱不禁风的文人出丑,在众人的嬉笑声中王阳明缓缓举起了弓。瞄准、拉弦、放弦、箭出,一连七箭,全部命中靶心。

  嬉笑声变成了沉默,沉默之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京军们无比佩服得看着王阳明,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王巡抚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好箭法。第二天,张忠灰溜溜的带领京军撤出了南昌。

  张忠虽然走了但依旧不甘心,和江彬商量之后订下了一条毒计。第二天吏部给事中祝续、御史章纶上书弹劾王阳明图谋不轨目无朝廷,在朝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对朱宸濠采取了行动,应该说这样的控诉完全是站不住脚的,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牵强附会,果断平叛显然是功而且是大功,怎么可能是图谋不轨呢?然后这两人早上说晚上说,说的朱厚照半信半疑,还好有张永在一旁说好话打圆场,皇帝也并没有太在意。

  这时候张忠前来面圣:“陛下,臣敢跟您打一个赌。”一听到“打赌”之类的富有娱乐性的词汇朱厚照立马来了兴趣,当即问道:“爱卿打算赌什么事呢?”

  张忠狡黠得一笑:“我敢打赌王守仁图谋不轨,陛下现在立即召他来面圣,他肯定不会来的。”原来许泰和张忠经常假传圣旨以皇帝召见的名义哄骗王阳明,由于有张永报信所以王阳明从不曾上当,现在张忠要让皇上自己真召见一次王阳明,如果王阳明根据以往的经验判定这一次又是许、张二人矫诏的话必定就会不来,只要王阳明一步来,图谋不轨这四个字就做实了。王阳明接到召见他面圣的谕令后果然生疑,打算像前几次一样混过去,正在紧要关头张永的亲信连夜赶到告知王阳明这次是真的,王阳明立即赶去面圣,希望能够当面和皇帝解释。许泰和张忠见王阳明识破了计谋非常沮丧,便又劝说皇帝让王阳明重新返回南昌,不用再来面圣。

  那么怎样才能和皇帝大人澄清误会消除疑虑呢?王阳明头戴官帽身披道服跑到九华山开始客串道士,言辞恳切的写了一封奏疏,由张永转承给皇帝,从情理两方面劝解皇帝不要再来江西,同时为了满足皇上的“心愿”他重新向内阁发了一份捷报,内容是江西官员们在威武大将军(皇帝本人)英明神武的领导下成功平定了叛乱,威武大将军乃是平叛的首要功臣,皇帝看了相当满意对旁人说道:“王守仁都跑去当道士了,诏书一道立马准备来觐见,怎么会图谋不轨呢?”于是乐呵呵得嘉奖了王阳明然后乐呵呵得回了北京城。

  朱宸濠最后被押往北京,朱厚照还真的把他放了出来看着他一个人瞎跑,然后带着人马“亲自”抓住了朱宸濠,至此宁王叛乱在“理论上”终于被平定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王阳明终于可以把心思放在处理善后事宜上了,经历了宁王起兵的大乱,江西又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为了挽救水火之中的百姓王阳明想尽了各种办法,他把查抄的朱宸濠余财全部变卖成银两,为百姓缴纳国家征收的税赋,自己则省吃俭用号召江西各府免收税赋让官员们和老百姓一起同甘共苦度过难关,由于在战争中王阳明和各府知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以吉安知府伍文定、临江知府戴德孺为代表的地方官员纷纷响应王阳明号召,老百姓们终于得以休养生息。

  御驾亲征观光团回到北京不久,大明帝国的优秀皇帝,久经考验的欢乐的帝国主义战士,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终于结束了他吃喝玩乐的一生驾鹤西游了。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新登天位的明世宗朱厚熜听闻了王阳明近乎于传说中的功绩异常崇拜,当即要求把王阳明这位奇才调回中央,然后很可惜的是欣赏王阳明的皇帝朱厚熜此时还是个十五岁的小朋友,执掌朝政的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同志,在明武宗四处玩的时候是他在支撑着整个帝国,劳苦功高,由于杨首辅和一直支持王阳明的兵部尚书王琼关系不睦,杨廷和便以老皇上刚刚驾崩不宜大加封赏为由,进王阳明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擢升南京兵部尚书,表面上王阳明成了伯爵,成了正二品正部级高级领导干部,实际上已经被杨廷和调离了政治中心,光荣退居二线准备养老。

  跟随王阳明辛辛苦苦平叛的战友们也得到了封赏,赣州知府邢珣长了两级工资:袁州知府徐琏晋江西右参政,后享受正三品待遇致仕退休;临江知府戴德孺长三级工资,后来在担任云南布政右使时沉船不幸溺亡,追赠光禄寺卿;最有前途的是吉安知府伍文定,一战成名之后担任了广东右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后高升正二品兵部尚书、提督云贵川湖广军务,谥忠襄。

  早年间刘瑾乱政时,父亲王华便擢升南京吏部尚书退居二线,如今自己立下盖世奇功居然也追随了父亲的脚步,带着伯爵与正二品的虚衔前往南京从此远离政治的喧嚣,换做常人或许会失落会遗憾,可是王阳明丝毫不以为然相反他还非常得高兴,首先他终于可以和父亲团聚了,多年的苦难让他无比怀念父亲当年的淳淳教导,多年的离别让他无比渴望和家人团聚;其次离开了政治漩涡的王阳明将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问,政治军事家家王阳明圆满完成了任务,哲学家王阳明将继续披荆斩棘。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