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十一章

戏说王阳明 by 伊苒饭忒稀

2018-5-26 06:02

  然而力量的衰微、造反难度的巨大拦不住朱宸濠先生的野心,王阳明暗自思索着,为什么贵为王爷的宁王殿下要和土匪们打的火热呢?总不至于是国士无双英雄相惜吧?世间人流熙熙皆为利往,藩王拉帮结伙勾结地方反政府武装,其目的昭然若揭,问题变得严峻了,王阳明立即找到了他的上司,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西巡抚孙燧。变天的大事情王阳明自然不敢擅作主张,孙燧也是浙江余姚人,是王阳明在朝中难得的知己,他一五一十的告诉领导兼同乡孙燧现在的情况,并且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宁王欲反。

  事关重大,当王阳明气喘吁吁说完之后,孙燧只是淡淡一笑,然后说:“贤弟今日方知。”原来江西巡抚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倒霉的职务,因为这里有一个伤不起的宁王。几年前,江西巡抚王哲光刚刚上任没多久便莫名其妙的死于意外,继任的新巡抚董杰干了八个月也不明不白的死了,再后来的两任巡抚都没敢干过两个月,都辞官回家了。江西有鬼,巡抚都是祭品,这是满朝文武人尽皆知的秘密。

  风暴前夕

  孙燧在此担任巡抚已经四年了,他靠自己的坚毅与睿智度过了提心吊胆的四年,刚到江西赴任时他便受到了宁王的热烈欢迎,宁王天天送钱送物送美人,时常亲自驾临巡抚衙门嘘寒问暖,但是孙燧一件也没有收,因为他知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你收了宁王的东西就得帮别人办事情,而宁王要做的这件事叫做谋反,现在你收下了礼物,将来你得用一生的名誉与全家的姓名去偿还。

  软的不行来硬的,孙燧开始处于宁王爪牙严密的监事中,每天吃了多少碗饭喝了多少杯酒做了多少首诗都宁王全部了然于胸,有一天宁王托人给孙燧送来一个包装华丽的檀木礼盒,孙燧打开,发现里面装着四样不显眼的小东西:红枣、梨子、生姜、芥末。旁人看了均表示不解,唯有孙燧一阵苦笑,因为这四样物件表达了一个意思,甚至于就是宁王的最后通牒,他想起了他不在人世的两位前任,他将作出和两位前辈同样的决定,“枣梨姜芥”就是早离疆界。

  独自抗争了四年的孙燧迎来了他的新战友,那个和他一样拥有着无尽的爱国情怀的同乡王阳明。尽管知道了宁王必反,可是根据明朝规定,地方是没有军队指挥权的,剿匪完成之后王阳明也把兵部的旗牌还了回去,仅靠剩余的民兵组织实力差距太悬殊。那么上奏朝廷呢?宁王朱宸濠本就贵为皇亲国戚在朝中经营多年,明武宗朱厚照作为明代最能玩最能折腾的皇帝自然不会管这些“小事”,总体上正直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收了宁王的钱自然也会大事化小,而宠臣江彬更是向着宁王,如何是好?如何是好?二人相顾无言。

  宁王开始更积极的筹备了,造反难,今时今日造反更难,无异于赤手搏虎的宁王开始了他的造反大业。首先宁王以王府需要幕僚为名四处张榜招贤,由于其开的工资待遇非常高,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前来报名,可惜数量虽多质量却不高,招来招去终于等来了三个特别的人物。第一个叫李士实,曾担任工部侍郎,从二品副部级退休干部,闲来无事到王爷这里来赚赚外快;第二个叫刘养正,没考上进士的举人,自称饱读诗书精通兵法韬略,其实没什么真本事(有本事还考不上进士么);第三个叫唐寅,我们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唐伯虎,由于唐伯虎当年会试时涉嫌作弊买通考官,被革了功名后加罚一个永世不为官,于是才华横溢的唐寅便来当了宁王的幕僚,后来伯虎兄发现了宁王真实目的是造反,便装疯卖傻回了故乡,过了平凡的生活。严格来讲宁王高薪招贤并没有招到真正的人才,因为毕竟造反的成本太大,稍有不慎就把全家姓名赔进去了,在太平盛世有才干的人都通过正常的科举取仕当公务员去了,所以来的都是朝廷退了休的,考公务员考不上的和永世不得为官的。

  有了“人才”的辅佐,宁王便开始招兵买马,由于之前好不容易搞好串联的土匪们全被王阳明一锅端了,宁王不得不重新积累资本。通过贿赂宠臣江彬与明武宗喜爱的一个戏子臧贤,在他们的活动之下朝廷批准了宁王重新恢复护卫,有了招聘部队的名义,宁王便四处招兵买马很快以各种名义拥有了八万军队,虽然单兵作战能力并不强,但是八万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帝国最精锐的三大营也就十五万人左右。谋士有了人马有了,宁王又砸锅卖铁花了大价钱在江西周边收购兵器与生铁,很快就囤积了大量武器,在很短的时间里,宁王护卫队就成了一只颇具战斗力的部队。

  为了麻痹朝廷,宁王继续大把大把的向朝中权贵行贿,千方百计得讨好明武宗,元宵佳节宁王敬献给明武宗一千盏做工精致的花灯,上面栩栩如生的画着鸟兽虫鱼,在彩灯的光彩下皇宫宛如仙境五彩缤纷,宁王为此受到了称赞,朝廷也就更加放松了对宁王的戒心。

  宁王种种的手段瞒过了皇帝瞒过了朝廷却没有瞒过王阳明和孙燧,为了防止宁王突然起兵,王阳明特意写信给老领导兵部尚书王琼,走后门托关系要来了那个代表临时最高指挥权的旗牌,在朝廷靠不住的情况下,它是这对难兄难弟唯一的指望。拿到了旗牌的王阳明高兴得找到了孙燧,可是孙燧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藩王,就算他们有了军事指挥权,也不可能先发制人,也就是说旗牌只有在等到宁王确确实实已经谋反了之后,才能发挥作用。

  这天夜里,宁王宴请孙燧与王阳明,怀着不安的心情二人来到了王府,酒过三巡,宁王突然突然命人拿来了大明帝国的疆域图,他把酒详端地图,叹息道:“江山如此多娇,奈何斜阳昏暗。”脸上堆满了忧愁。

  孙燧与王阳明大惊失色,宁王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江山如此的壮丽,只可惜太阳是如此的昏暗,这是赤裸裸的影射皇帝昏庸,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说的是实情,但这并不是一个藩王应该发表的言论,这时候造反集团副总指挥刘养正插话了,“难道天下就不能换一个更加明亮的太阳么?”这句话就不仅仅是影射了,宁王放下酒杯,等待着孙王二人的回应,孙燧听了哈哈大笑,站起来说道:“天下只能有一个太阳,君不见上古之时,天上曾有九个太阳,其中八个太阳都被后羿射杀,只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那个太阳便是受万民敬仰的唯一的太阳。”

  宁王没想到孙燧的回答会如此毫不留情,居然讽刺他会像多余的太阳那样被后羿射杀,他继续逼问到:“倘若现在天上真的出现了第二个太阳,后羿已经不在人世,还有谁可以对付那个冉冉升起的新太阳呢?”他意思是说,如果他起病造反,现在没有人能够阻挡的了他。一直一语不发的王阳明闻言起身,对着宁王深深的鞠了个躬,他说:“伯安(王守仁号阳明字伯安)不才,愿为后羿”。虽然自己没有足够的才干,可我依然愿意作当世之后羿,射杀那个为了自己私欲让天下生灵涂炭的第二个太阳。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