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八章

戏说王阳明 by 伊苒饭忒稀

2018-5-26 06:02

  所有的欲都在心中,可是理到底在哪儿?他的脑海里仿佛有两股强大的力量在互相冲撞,搅得他不得安宁,他的内心饱受着煎熬,仿佛凤凰在烈火中受尽灼烧之痛,痛彻心扉。忽然间,一声长啸,声音划过整片夜空,惊起飞鸟一片,鸟鸣声此起彼伏,在山脉间回荡,把月光都唤得更加明亮。那个在痛苦中挣扎了十九年的王阳明,终于知道了答案,那只在烈火中挣扎了十九年的凤凰,终于涅盘重生。

  “理”在哪儿?“理”在心中。

  那个代表着极致智慧的“理”,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于万物之中,也不需要存在于万物之中,天人本为一体,为何一定要硬生生得区分开来了?他终于懂得,年轻的时候之所以无法从竹子中获得“理”来,就是因为他把眼前的竹子和自己的内心一分为二,其实竹子和内心本就是统一的,在本质上是一个东西,格物之所以没能致知,就是因为他把物和心与理区分为了不同的东西,本质就是统一而不可分的。人要想致知得道,只需要格自己的心便是了,何须去格外物呢?格物不能致知,格其本心才能致知。圣人之道并不存在于外物之中,而是存在于自己的心里,唯有探求自己的本心,才能成为圣贤。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天理即是人欲。

  就在这一刻,豁然顿悟的王阳明开创了中华文明史上伟大的“心学”,他的智慧将引领着后人,他的光辉将照耀着神州大地。王阳明先生成功了,他成功超越了历代的帝王将相,他终于与孔子孟子朱子站在了一起,成为圣贤,永垂不朽。

  圣贤归圣贤,工作还是得照常干,自从领悟了“心即是理”的观点,王阳明有事没事遍翻阅经典古籍,发现原来自己很多烂熟于胸的四书五经,其中先辈们的思想很多都和心即是理这一观点相通,于是稍加研究整理,写下了《五经臆说》这部着作,非常详实的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尝试用“心即是理”解释书中的内容,赢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他不仅利用着作传播自己的学说,还利用这一契机向当地各族人民传递心学的观点,当地人对心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前来听讲座的人实在是太多,原有的招待所小院已经装不下了,于是当地人自发的为王阳明修建了一座书院以供讲学,并取名为“龙岗书院”,里面的“君子亭”“何漏轩”“玩易窝”等建筑都别具特色。

  随着龙岗书院的生源越来越广,连时任的思州太守也听闻了,这位太守因为王阳明在他的辖地内讲学却不曾给他打招呼非常得生气,便命令教育部门的同志派人去查抄王阳明开设的非正规教育机构,结果由于龙岗书院群众基础太扎实,派去查封的人居然被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给轰走了,老百姓们“谁动王先生我跟谁急”的精神让官差也深受震撼。

  后来王阳明给太守写了封信,承认了自己行为的不妥当,表示自己只是想为当地百姓传授知识,并没与其他恶意,太守看了看反倒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显得气量狭窄于是就开始配合王阳明办学开课。除了讲学外,因为王阳明良好的群众基础,他经常配合帮助地方政府处理一些地方事务,某一次有一位少数民族酋长准备叛乱,王阳明偶然间从学生口中得知这一消息,随即修书给当地宣慰使请其多加防范,后来那酋长果然兴兵作乱,因为朝廷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就平定了战事,避免了生灵涂炭。

  巡抚赣南

  半年之后王阳明调任南京礼部鸿胪寺卿,离别了滁州的山水朋友前往南京赴任,好在两地相隔不太遥远,朋友之间也经常交流畅谈,况且大弟子兼妹夫徐爱此时在南京担任工部员外郎,两个师徒亲戚加知己在一起好不惬意,鸿胪寺是一个负责外交礼仪和祭祀的部门,是个比较清闲的衙门,再加上还是南京的鸿胪寺,更显得是个没实权的清水衙门,王阳明倒也乐得自在,上班不忙就继续专研和宣传他的心学,他时常把大家叫来辩论,尽可能得暴漏出心学理论中的问题与不妥当之处,在激烈的辩驳中,心学的理论体系得道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事业上和学术上的长足进步让王阳明颇为欣慰,在私人问题上王阳明却还有个较大的担忧,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四十多岁的王守仁还没有一个儿子,研究心学肯定是换不来儿子的,于是由父亲王华做主,把堂弟王守信的儿子过继给了王阳明,这个老大难问题总算是解决了。正德十一年(1516年),王阳明又升官了。应该说王阳明从贵州回来之后官运享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遇到了贵人相助,内阁大学士杨一清在第一次见到王阳明时便觉得他必定是个栋梁之才,帮王阳明说了不少的好话,兵部尚书王琼惊讶于王阳明文武兼修的全面,多次破格提拔王阳明。

  于是这年九月,王阳明荣升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奉旨巡抚赣南。六年时间里,从不入流的招待所所长晋升为正三品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真可谓是东山再起,结束了平步青云自由自在得生活,王阳明即将迎来他新的挑战。

  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正月,王阳明来到了赣州,以中央高级官员的身份巡抚赣南,作为空降干部,别处的巡抚们也就是每天跟布政使喝喝茶聊聊天,监督监督财政税收有没有问题,然而王阳明刚一到任就发现自己这个巡抚和其他巡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因为他巡抚的地方,赣南。

  赣州地处江西省南部,东临福建省,西面与湖南省相接,这里的地形非常复杂,山地与河流交错纵横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

  明朝的赣州盛产土匪,有的是被逼上梁山揭竿而起的绿林豪杰,有的是好吃懒做烧杀抢掠的正宗恐怖分子。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大哲学家王阳明一笑而过,当年在贵州一穷二白扶贫的工作都撑下来了,现在领悟了圣贤之道的他怎么会怕土匪呢?战略上藐视了敌人战术上却又不得不重视敌人,王阳明组织周围府县的官差与民兵,气势汹汹好好荡荡的开始了剿匪战争。

  阳春三月,王阳明调集两万人马挺进山区,部队浩浩荡荡的一路推进,三天之后就灰溜溜得打道回府了,倒不是因为敌军过于强大兵败如山倒,而是压根就没有碰见土匪,一个也没有!如此几个回合下来,王阳明意识到了此间有猫腻,在山区里明明盘踞着几十货土匪,怎么可能连续好几次军事行动全都扑了个空,经过思考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有内奸。

  部队休整了半个月,属下的官兵大都以为王阳明放弃了,毕竟连续好几次都无功而返,毕竟赣南地区的土匪已经盘踞了很久,朝廷屡次招安也没见成效,屡次出兵也未能平定,想必这位初来乍到的王大人也不过三分钟热情吧。然而大伙都错了,因为王阳明不仅仅是王大人,他还有另一个称谓叫做王圣人。这天王阳明突然发布紧急命令,要求各部队迅速集结,明天一大早即出兵剿匪,面对这一命令各部门都慌了手脚,急急忙忙做着出战的准备,然而到了第二天晌午也不见王大人来营门,王大人整整睡到了晌午才打着哈欠来到了军帐,他打了打呵欠开始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放大家鸽子的原因。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