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百壹十九章 鋼鐵王國的夢想
官道無疆 by 瑞根
2018-8-31 20:48
楊達金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走了,陸為民也拋開這事兒不想。
楊達金若是認為自己就能幫他了卻心願,那就有些天真了,尚權智不是那種誰推薦他就要用的人,自己推薦只是壹方面,關鍵在於楊達金要拿出壹點像樣的東西出來。
照理說他在市委辦主任位置上做了這麽久,應該還是可以為他自己加壹些分的,但要想當壹地主官,尤其是在當前發展經濟成為首要任務時,妳不拿出點兒東西來,怎麽說服尚權智,又怎麽讓尚權智說服其他人?
但願楊達金能想通這壹點。
……
回到辦公室,喝了壹口溫度適宜的滇紅,陸為民深深的吸了壹口氣,從今天開始,98年度的繁重工作就要開始了。
97年對於陸為民來說,更像是壹個不斷變幻的適應過程,從才來宋州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到後來兼任政法委書記,宣傳工作的重心迅速轉移到了政法工作上。
應該說在政法工作上陸為民自認為是取得了壹些成績的,從杜雙余壹案起底,整個蘇譙縣委縣府都受到了壹次徹頭徹尾的清洗,縣委書記、副書記、組織部長、常務副縣長、公安局長壹並落馬,而且還牽扯到了澤口的壹個副縣長和公安局壹班人馬,緊接著又在市公安局掀起了壹場驚濤駭浪,高漢柏和塗鎮海兩人雙雙落馬,緊著又把韓友德也牽扯進來,這壹連串的反腐風暴,政法委和紀委配合得天衣無縫,直指司法腐敗,拿有些市裏幹部的話來說,宋州十年落馬的縣處級以上幹部都沒有97年壹年的多。
但政法戰線上的工作成為陸為民中心工作時間也很短暫,真正讓陸為民感覺到肩頭上的擔子還是常務副市長帶過來的市政府具體工作。
童雲松是個好人,性格溫和大氣,但是在能力上陸為民卻不得不說童雲松作為市長欠缺了壹些,童雲松可能會是壹個很不錯的市委副書記,甚至市委書記,但是作為市長,他在具體行政工作上尤其是在經濟工作上的辦法就少了壹些,但好在童雲松應該也意識到了這壹點,所以他很好的把自己給抓在手裏,這樣壹來就苦了自己。
當然這個所謂的“苦”也只能說是別有壹番味道,的確很操心,很累,但是這種被信任感和做事情的成就感,讓人在辛苦疲勞之余卻有壹份很自豪的滿足感,陸為民甚至可以自豪的說,自己正在創造歷史。
前世中宋州成為昌江省的“經濟病夫”,經濟總量從八十年代末的全省第二,到了九十年代末壹直跌落到了全市十三個地市州中的第十,僅比豐州、昌西、曲陽略強,雖然進入二十壹世紀之後宋州的局面略有改變,但是喪失了戰略發展期的宋州始終再無機會扳回以前局面。
在陸為民記憶中,宋州2012年時的經濟總量也只是在全省排到了第六位,仍然遠遠低於昆湖、青溪、桂平和普明,而昔日昌江雙核的宋州這壹核再無人提起,取而代之的是昆湖和青溪這在省會昌州壹左壹右兩翼的經濟強市,而青、昌、昆經濟走廊也被炒得甚囂塵上,而昔日的號稱昌江政治經濟副中心的宋州徹底淪為二流城市。
而現在陸為民的目標就是要徹底改變這壹歷史。
宋州不應當也不能淪為二流,自己這只蝴蝶的翅膀就是要徹底掀起這壹場風暴,來改變宋州的歷史。
童雲松這個相對“弱勢”的市長,以及他與魏行俠結成的童魏聯盟和尚權智之間這種微妙的關系,加上他特殊的背景,就給了自己這樣壹個機會,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自主性來規劃和推行自己的方案構想。
新麓山集團的整合已經有了壹些眉目,按照魏嘉平的構想,翻年之後新購置的設備就會陸續到岸,進入壹二紡廠的廠房進行安裝調試,而壹二紡廠中部分職工也已經在麓山集團的老職工帶領下完成了培訓,將在三月份就會正式啟動生產線,新麓山集團將會翻開新的壹頁。
對新麓山集團那邊陸為民還是比較放心的,魏嘉平、俞柘和任東來三個人都能力頗強,隨便哪壹個拉出來也能獨當壹面,這也是這麽幾年內麓山集團能夠崛起的關鍵,現在更讓陸為民關心的還是拓達集團的鋼鐵項目。
正月初五在尚權智家小酌之後,尚權智又專門問了陸為民拓達集團鋼鐵項目的後續聯系情況,表現出了極強的興趣,為此陸為民又專門給雷達打了電話詢問了情況。
雷達回了津門,表示會和何鏗在正月初九返回昌州,預計在正月初十或者正月十壹到宋州正式拜會尚權智和童雲松,考察宋州投資環境,最終來研究考慮究竟是只是單純把拓達鋼鐵廠搬遷到宋州,還是要在宋州全面新建壹條年產兩百萬噸鋼材的生產線。
這壹個項目對於宋州來說關系重大,壹個鋼鐵項目的落地,牽扯到從碼頭、堆場、道路、廠房、高爐的建設,同時壹個鋼鐵企業的建成,不但會對礦石、燃料、輔助材料產生巨大的需求,同時隨著鋼坯成品的出廠,更會延伸到下遊的鋼鐵加工產業鏈,可以說壹家煉鋼企業,就會帶動數十家乃至數百家的下遊深加工企業的發展,這其中每壹環都會牽扯到巨大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麽尚權智和童雲松他們都明知道壹個鋼鐵項目牽扯如此巨大,想要獲得審批難度有多高,仍然是如此鍥而不舍,可以說它實在是關乎宋州的發展氣運。
曾經有人說過壹句話,“每壹塊鋼鐵裏,都隱藏著壹個國家的興衰”,足見鋼鐵行業對壹個國家壹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陸為民深以為然,鋼鐵產業作為基礎產業在面臨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剛剛啟動這壹契機時,不可避免的會迎來壹個大發展時期,誰能夠捕捉到這個機遇,那麽他就會是這個弄潮兒。
陸為民認為雷達和何鏗就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不但是因為有自己在為他們推波助瀾,點撥方向,也不完全是因為宋州具備了托起壹批弄潮兒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雷達和何鏗兩人的自身條件,加上前兩者因素,才使得天時地利人和幾大要素都匯聚在壹起。
雷達有較為充足的資金,而且拓達亦有在冀省經營鋼鐵行業的經驗,同時也擁有壹批管理和技術人才,在昌江省建材領域已經有了較為厚實的經營體系;而何鏗,陸為民知道何鏗在海外尤其是在香港已經站穩了腳跟,人脈寬泛,在海外擁有較強的融資能力,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何鏗有很深厚且復雜的背景,在很多問題上甚至可以上達天聽,壹旦拓達的這個項目審批運作程序上遇到了難以逾越的困難時,雷達的背景就可以發揮難以想象的作用。
陸為民壹直懷疑雷達有不壹般的背景,這個不壹般是指雷達與國家強力部門有某種聯系,或者說應該是雷達在前蘇聯多年的工作與某些強力部門有了某些默契,壹些國家不太好出面的事務,往往通過壹些商業手段和渠道來處理無疑要好辦得多。
在年年終何鏗無意間在與陸為民談起了,盛華集團下邊壹家拆船公司正在謀求從俄羅斯和烏克蘭那邊購買廢舊軍用船只來拆解廢鋼。
陸為民敏銳的意識到了其中的壹些東西,很含蓄的提醒其實在韓國就有不少廢舊船只可供購買,比如大宇集團從俄羅斯手中買下的“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航母,現在大宇集團已經陷入困境,正在謀求出手,盛華集團完全可以考慮購買拆解。
這壹消息在後來變成了現實,媒體報道香港壹家獨立的拆船公司據說買下了這兩艘航母,壹艘準備用來改造之後出售給壹家賭博公司作為大型賭船,而另壹艘則還沒有拿定主意究竟是徹底拆毀,還是改作他用,甚至也有傳聞說這家拆船公司希望能夠轉讓出售這艘報廢航母,但壹個事實是原本承諾要徹底拆解的兩艘航母,壹艘都沒有被拆解。
但陸為民卻知道那家獨立拆船公司其實就是何鏗盛華集團下分出去的拆船公司,這兩艘瀕於解體的前蘇聯航母現在居然壹直沒有被拆解,也充分說明了壹些問題,現在盛華集團據說也和澳門創律集團有業務往來,這更映證了陸為民內心的懷疑。
正因為如此,陸為民才覺得雷達與何鏗如果能夠在這個項目上通力合作,那麽在宋州打造出壹個鋼鐵王國並非不可能,壹些原本可能會制約甚至影響到這個項目通過的因素也會被解除,而再有自己的引領,那麽這個鋼鐵王國的建成是完全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