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效仿吳國之政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狩獵的過程方式可分為貴族領主的大規模車獵和壹般平民的小型狩獵。
狩獵的對象遍及對於人們衣、食、用等方面有用的飛禽走獸。
春秋時代的田獵,規矩很多。
田獵的作用最初壹是指為田除害,保護農作物不受禽獸的糟蹋,故稱作“田獵”。
二是供給宗廟祭祀。
三是為了驅馳車馬,彎弓騎射,興師動眾,進行軍事訓練。
田獵有壹定的禮規,不按禮法狩獵是暴殄天物。
禮法規定,田獵不捕幼獸,不采鳥卵,不殺有孕之獸,不傷未長成的小獸,不破壞鳥巢。
另外,圍獵捕殺要圍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壹網打盡,斬草除根。
“轟隆隆!”
在遼闊的草原上,幾十乘戎車疾馳而過,驅趕著各種各樣的獵物,朝著行獵的地點逃跑。
山澗中,森林裏,上林苑各種各樣的環境下,都有著大量的獵物被追捕。
戎車之上的公卿大夫,或者是貴族子弟,都紛紛張弓搭箭,射殺自己看上的獵物。
作為熟練於君子六藝的貴族們而言,區區狩獵,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咻!”
“噗嗤!”
趙鞅立於戎車之上,雙眼炯炯有神,拉弓如滿月後,壹箭射了出去。
正中壹頭麋鹿的脖頸!
遭受到重創的麋鹿哀嚎壹聲,就“嗚嗚”的倒在血泊之中,生命氣息在漸漸的流失。
“好!”
“彩!”
見到趙鞅的射術這般精湛,在場的隨從都不禁叫好喝彩起來。
跟絕大多數的諸侯貴族壹般,趙鞅十分喜歡圍獵,久而久之,自然就練成了壹手了不得的射術。
“趙上卿神射。”
這個時候,慶忌的狩獵隊伍已經浩浩蕩蕩的趕過來。
慶忌贊了壹句,趙鞅卻是受寵若驚的垂手道:“在吳侯面前,在下可當不得神射之稱。趙鞅聽聞,昔日吳侯在壹百二十步開外,尚且能射中壹顆橘子。”
“天下第壹神射之名,吳侯當之無愧!”
“趙上卿不必謬贊。”
慶忌微微壹笑。
不論是武力,或是射術,慶忌的確是天下首屈壹指的。
不過,這並不是他值得驕傲的資本。
“趙上卿,晉人是否皆如妳壹般善射?”
慶忌又問道。
“不瞞吳侯,晉人善射,恐怕天下列國中,唯有秦、燕兩國可與我晉國相提並論。”
趙鞅並沒有在撒謊。
即便他是刻意跟慶忌交好,都不便於信口開河。
如南方的吳楚兩國,遍地多是崇山峻嶺,獵戶甚多,只不過並非是人人善射。
中原列國的黎庶,射術亦是壹般,甚至根本不懂射術。
而晉、秦、燕三國,因為接壤於西北的戎狄蠻族,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迫使他們不得不弓馬嫻熟,長於射術。
對此,慶忌也沒有反駁。
趙鞅見狀,又擡眼問了壹句,道:“吳侯,趙鞅聽聞,吳國有壹種弓,名為‘弩’,射程遠而威力強,遠勝於尋常之硬弓。”
“趙鞅入吳多日,卻未見其弩也。不知是何緣故?”
趙鞅這是在裝蒜。
慶忌瞇著眼睛道:“趙上卿,實不相瞞,我吳國確有如此弩弓,然用於兵事,民間不可有之。在我吳國,私藏弩弓盔甲,可是重罪。”
“不知吳侯可否贈送趙鞅壹張弩弓?”
慶忌笑而不語。
趙鞅見狀,只能躬身道:“失禮了。”
弩弓,是吳國的秘密武器,怎能讓趙鞅得到?
不過隨著戰爭的愈演愈烈,相信吳國的弩弓有朝壹日會被仿制出來。
趙鞅這壹次入吳,可謂是用意極深的。
出使吳國,來吳國遊山玩水?
非也!
趙鞅的真正目的,是想到吳國“偷師”,學習壹下吳國的先進制度,以及各種各樣的工藝。
無可厚非。
慶忌不會阻止趙鞅那麽做,因為這是擺在明面上的東西,瞞不住。
慶忌、趙鞅壹行人又回到營地中,分主次落座。
觥籌交錯之間,所有人都隱約之間,有些微醺。
趙鞅借著酒意,緩緩的站起身,朝著坐於上首的慶忌作揖道:“吳侯,趙鞅此番入吳,受益匪淺也。”
“吳侯自繼位以來,文治武功,遠邁上古聖王。其獎勵耕戰,開阡陌以封疆之舉,更為天下先!”
“吳國能有今日,吳侯當居於首功也!”
“趙上卿謬贊。”
慶忌只是淡淡的壹笑,不置可否。
趙鞅作為晉國趙氏宗族的宗主,位比諸侯,自然不可能刻意的向慶忌溜須拍馬。
他是真的欽佩慶忌。
“吳侯,吳國為政之種種舉措,趙鞅已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趙鞅欲歸國之後,效仿吳國之政,不知吳侯介意否?”
趙鞅試探性的問道。
“哈哈哈哈,趙上卿欲效我吳國之政,有何不可?”
慶忌看起來並不介意。
真的不介意?
這是自然!
因為不是每壹個國家,都適合推行吳國的這種獎勵耕戰,開阡陌以封疆的種種政策。
慶忌之所以能成功推行新法,是因為吳國的國情跟後來商鞅變法前的秦國,頗為相似。
吳國的公卿大夫,權力還不是太大,尚未危及到慶忌這個國君的地步。
但,晉國則不然!
晉國的六卿權勢太大,幾乎已經將晉侯架空,拿什麽來實行獎勵耕戰的國策?
當然,趙鞅還不是晉國的執政大臣,可能只是想在自己趙氏的封地上,推行吳國的這種新法。
但,阻力不會太小。
就慶忌所知道的,在趙鞅的治下,趙氏壹族也不是鐵板壹塊。
當年在韓起、魏舒多方照顧下,趙鞅在政壇嶄露頭角。
只可惜,好景不長。
前514年,老壽星韓起壽終,魏舒繼之為執政。
韓起就是韓宣子,韓獻子韓厥之子,六卿之壹,政治生命超長的晉國執政大臣。
晉國的格局,基本上是六卿輪流把持朝政。
韓、趙、魏三家,與範、智、中行三家相對而立,互相不對付。
當時魏舒在失去了韓起這樣壹位的重量級盟友的協助,基本無法控制秩序。
盡管已高居執政之位,他卻也只能妥協,艱難維護著晉國的穩定與和平。
但,老奸巨猾的士鞅(範鞅)不可能善罷甘休,他又開始醞釀新的陰謀。